孩子遇到氣道異物怎麼辦?「5分鐘急救」是關鍵
郝鑫婭(右二)給市民示範氣道異物急救方法。
本報記者 朱傳勝 攝
生活中被異物卡住喉嚨的事情時有發生,特別是兒童。那麼,寶寶不小心被異物卡住喉嚨怎麼辦?近日,焦煤中央醫院開展「健康中國,科普助力」大型義診活動,該院急診科護士長郝鑫婭給大家講解了嬰幼兒、兒童氣道異物的急救方法。
「喉部、氣管或支氣管內誤吸入異物,統稱為氣道異物。」郝鑫婭說,「活潑好動是小兒的天性,但是當他們口中邊含物邊說話、哭笑、打鬧時,口含物就容易被嗆入氣管,引起氣管阻塞,導致窒息。氣道異物是極其兇險的急症,一旦造成窒息,幾分鐘就奪走人的生命。」
郝鑫婭指出,異物卡入氣道後的黃金急救時間只有5分鐘,全靠身邊人第一時間急救,常見的喝水、拍背、摳吐,其實都不是正確的急救方法。因此,急救方法是否正確,關乎寶寶的生命安危。
「嬰幼兒可進行『背部叩擊』的手法將異物叩出。背部叩擊是將嬰幼兒面朝下,呈頭低足高位躺在家人的前臂上,家人托住嬰幼兒的下頜以支撐其頭部,在嬰幼兒兩肩胛骨之間,用手掌根部用力叩擊5次,然後翻轉嬰幼兒的體位,使其仰卧於家人的前臂,面朝前,頭低位,家人前臂支撐於大腿,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嬰幼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進行5次按壓,力量適度,不斷重複,直到異物排出。」郝鑫婭說,「對於3歲以上的兒童,可以鼓勵他們咳出來或採用腹部衝擊手法進行急救。家人站在出現氣道異物阻塞的小兒背後,用兩手臂環繞他的腰部;一隻手握空心拳,將拇指側頂住小兒腹部正中線肚臍上方兩橫指處、劍突下方;用另一隻手抓住拳頭,快速向內、向上擠壓,衝擊被搶救者的腹部,每秒1次,直至氣道異物排出。」
郝鑫婭強調,在發生氣道異物後,如果沒有把異物吐出,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處理。
哪些食物有可能成為氣道異物的「兇手」?郝鑫婭說,最危險的是果凍,小孩用力一吸,有可能直接吸入喉嚨,堵塞氣管而窒息,這種窒息的死亡率最高。因此,果凍最好切成碎塊後再給小孩吃。花生米和瓜子也是高危食物。此外,堅果、棗、葡萄等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致命殺手。
郝鑫婭提醒,小兒進食時,家人應在旁看護,要避免小兒逗笑、哭鬧、追逐打鬧,應安靜進食,還要避免小兒吞咽體積過大食物,給不滿周歲的寶寶喂固體食物時,要將食物剁碎。另外,應定期檢查孩子的玩具小部件是否鬆脫;紐扣電池、螺絲釘等小物品,應放在安全地方,避免小兒誤服出現意外。


TAG:焦作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