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愛的爸媽,別再用你的焦慮逼孩子了,這個結果你輸的起嗎?

親愛的爸媽,別再用你的焦慮逼孩子了,這個結果你輸的起嗎?

GIF

點擊「土豆媽媽育兒經」即可關注哦!!

作者:土豆媽媽

作為有寶寶的土豆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為人父母的焦慮中,而這個焦慮主要擔心自己沒有能力供我的小天使上好的學校,接受好的教育,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這種焦慮最早起源於曾經閱讀過的一篇《寒門難在出貴子》文章。

寒門再難出貴子 讓更多的父母焦慮不止。

《寒門難再出貴子》源於幾年前一位商業銀行的HR寫的爆文,他接待了一群銀行的實習生,然後觀察他們人生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得出一個結論:出身的不同會導致每個人行為處事和眼見上的天壤之別。那些窮孩子雖然專業知識也不差,但真的很難通過自身的努力再擠入上層社會。

2017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同學的一段採訪走紅,原因是高端的教育、優質的教育資源仍然掌握在中上層家庭手裡,所以這些家庭註定孵化出精英也應正了寒門難再出貴子這句話。熊軒昂同學的父母都是外交官。

他是這樣說的:「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份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很多外地的或者農村地區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因為這個時代的人才靠的是思維。思維的和性格的形成又大多取決於原生家庭。好的家庭條件能給孩子提供好的資源,提供更多見世面的機會。

雖然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沒有知識一定不能改變命運,這也是當下社會現實寫照。所以中國的父母一邊焦慮的賺錢,一遍焦慮的送著孩子上著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補習班。有研究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而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家長已經把全部時間都花費在孩子身上。可儘管如此,中國父母仍然擔心自己做的不夠。這些無一不體現著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

焦慮的父母,讓孩子陷入水生火熱之中。

曾在香港樂壇紅極一時,與鄧麗君齊名的女歌手陳美玲在退隱歌壇30年後,又一次刷屏朋友圈。是因為她把三個兒子,先後送進了美國排名第一的斯坦福大學。而陳美齡之所以爆紅,就是因為她這一套嶄新的教育方式,驚醒了無數深處焦慮之中的中國父母,讓大家明白:不是孩子輸不起,問題的本質在於中國父母害怕輸。

就像馬東說的,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我們小時候沒考上好大學,想讓孩子考上985,211;

我們小時侯成績不如別人,想讓孩子一定要爭口氣,超過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沒過上安穩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過上理想生活……

正是這種焦慮,讓無數家長和孩子都處於連軸轉的水深火熱之中,有可能廢掉和失去我們的孩子。

為什麼?下面這個數據是否讓你更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呢?

在《壓力和自殺傾向》調查中國社會科學在中國自殺人數達全球自殺人數四分之一達25萬。如果以60萬人為基數,5~24歲的自殺人數每年竟高達15萬人以上。北京大學曾發布《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中國每5個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哪怕考上大學後,跳樓、卧軌、跳河的慘劇也是接二連三發生。

望子女成龍鳳,成為孩子沉沉背負的枷鎖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最珍貴問答珠寶,也給予了無限的希望和期盼,但是這種希望和期盼有可能成為傷害孩子的兇手,你知道嗎?

土豆媽突然想到2017年西安交大博士生楊寶德在灞河溺亡事件!作為一個村裡學歷最高的高材生,是什麼原因讓他捨棄自己年輕的生命?那是基於對未來的絕望以及害怕面對親人們殷切的期盼。

因為我們背後是太多雙期盼的眼光。父母的、師長的、兄弟姐妹的、親朋好友的、父老鄉親的,他們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流血流汗,一分一分地拼湊出學費和生活費,數人十數人甚至數十人供養一個孩子考上名校,然後奔走相告「終於盼到希望了,有出頭之日了」。

這個孩子該怎麼做呢?只有奮鬥!一刻不歇地奮鬥!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作為寒門子弟,能有今天的造化,其實已經背負了無數的人情。在前路渺茫的情況下,他無法背負沉重的期盼從而走上了絕路。

這讓我們知道,對孩子多度的期盼,希望孩子給自己爭光,在誇讚和追捧中不知不覺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如果嚴重超出孩子的負荷能力。可能廢掉的是孩子光明燦爛的一生。很喜歡白岩松說的一句話:不要教孩子如何贏,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的輸。

教孩子贏的起更要輸的起很重要

世界拳擊冠軍鄒市明的兒子軒軒是一個好勝心極強的男孩子。在《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中比賽吃西瓜,邊哭邊吃「我不想輸,誰來幫幫我呀」。

可是作為世界冠軍的爸爸卻說:你不能只想贏,也要學著輸,輸並不丟人。於是,孩子知道了輸贏才是人生常態。這個常常把「爸爸,你一定要贏哈」掛在嘴邊的男孩,居然在爸爸失敗的時候試著安慰他:輸了沒關係,重新來。

人生漫長,一次跌倒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能站起來,你只有不怕輸,才能有機會贏。是啊,社會本就那麼多壓力,為什麼還要給孩子額外的負擔呢?其實,中國父母最大的贏,就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輸。

很多家長都以為把孩子送進好的學校,就會有好的老師,好的教育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家教和保姆組成的龐大陣營,帶著沉重的期待,如同大山一樣壓在孩子身上,拼盡全力給孩子報最好的輔導班,童年就這樣壓碎了。

人生的路,終究還需孩子自己選擇

你要知道,你教育的孩子,終究不可能成為你想像的樣子。他只會成長為他眼中希望中的樣子。父母該給他的不是一條規劃好的標配之路,而是教會他:如何吃下人生之苦,如何笑對未來的人生。陳美齡在視頻中說:我始終確信「教育的全部責任在於家長」,學校和老師只是重要的夥伴。孩子的教育,人格形成應該由家長承擔。說到這點,土豆媽真的很慚愧,沒有在孩子最需要我的時候好好的陪伴孩子。

她一直以來都尊重孩子的選擇,告訴他們:如果迷茫的話,就聽從自己的心,哪怕選擇的是最難走的那條路。當年,她大兒子考美國高中,不想考top1的學校,而想進排名第七的高中,因為學校會教授馬術。陳美齡跟兒子講:我尊重你的選擇,但是這條路會很難,希望你不要辜負自己的努力。於是大兒子非常用功,不僅把馬術練得很好,成績也一直排名第一。

無獨有偶,在紀錄片《成長單行道》里,一個母親想讓兒子進體制內,但兒子卻喜歡體制外的工作。母親說:我尊重你的選擇,也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因為她們明白:孩子,不是一個「標配」的物品,不是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同一化模版,最好的教育方式永遠是因人而異的「私人訂製」。就像杜江在《爸爸去哪兒》送給嗯哼一段話: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曾讀過一句話,不知用在這裡是否貼切:「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我不敢去定義所謂的成功與失敗,但來自家庭的愛,定會深遠影響每一個生命。

為人父母的我們是時候給自己降降溫了,有時候不是孩子不優秀,是我們太著急了。

拋卻無用的中國式焦慮,讓孩子為自己而活,看清自己應該去向哪裡,活出餘生的新高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發條橙》:被抽離的動物本能,性和暴力的人性自由
於紅塵繁華間,尋一處幽靜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