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積極訓練宣傳抗戰的台灣少年團 時刻不忘保衛祖國收復台灣

積極訓練宣傳抗戰的台灣少年團 時刻不忘保衛祖國收復台灣

自從《馬關條約》清政府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儘管台灣脫離祖國,然而台灣同胞不忘祖國的初心,始終不渝。台灣同胞平時一直在與日本的殖民奴隸政策秘密的進行的抗爭。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台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行動更加頻繁,不但向日本殖民地拒絕繳稅而且反對被日本人利用來進行對華作戰,並在島內發起了罷工罷市行動,並進而組織和擴大了反日游擊隊等。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因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與同學毆打台灣殖民警察逃往大陸的台灣青年李友邦,組建了台灣獨力革命黨。不但自認主席,還秘密從台灣運送上千名兒童返回祖國大陸,將這些孩子安排在閩浙沿海,並積極對他們開展實施中華文化教育,軍事訓練等。

讓這些深受日本殖民統治教育的孩子知道什麼才是自己的文化正統,中國才是自己的根,並期望他們在長大以後,能夠繼續領導全台灣的兒童,進行收復台灣失地,回歸祖國懷抱的歷史重任。

正是基於這樣的情形和考慮,李友邦在國共兩黨的支持和幫助下,在1939年初正式成立了台灣義勇隊,並開赴抗日前線,參加了抗日戰爭。同時在台灣義勇隊下還組建了台灣少年團,李友邦親自擔任團長,並逐步擴大為了一支上百人的隊伍。

根據台灣少年團的規定:「隊長是直接領導各股股長的, 他經常幫助各股解決困難, 隊長有困難的時候, 就開團務會議, 由指導員解決問題; 最大的問題, 召集全體大會討論。」因此在台灣少年團內每天清晨出操,鍛煉體格,並進行軍事訓練,以便將來能夠擔任抗擊日軍的重任。每周都會舉行小組討論會研究時事並進行自我檢討。

在當時台灣少年團里年紀最大的只有14歲,主要由台胞中的少年和兒童組成,大家在一起過著集體化的軍事生活,情同手足。台灣少年團一邊在進行緊張的學習和訓練之餘還活躍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沿海一線的城鎮和前線陣地,從事抗日宣傳工作。他們通過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和標語、牆報宣傳,鼓勵民眾踴躍參與抗日救亡運動,保衛祖國的大好河山,絕不做亡國奴。

1942年4月22日,台灣少年團團員曾玉芳在報刊登文寫道:「今天我們中華民族正受著敵人的欺侮, 閩南地方又靠近敵人地方, 要是我們小朋友還不趕快團結和發揮力量出來, 到時候我們小朋友所受的痛苦是說不完的。......希望閩南小朋友在『保衛祖國』 、`收復台灣』這個口號之下切實和我們團結起來, 共同努力, 一時一刻都不能放鬆, 我們要把一切力量配合著祖國神聖的抗戰, 來爭取最後的勝利!」

在全民族抗日的大旗下,台灣少年團的團員不但積极參与抗戰,甚至犧牲自己的青春與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們的所作所為代表著台灣兒女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盡著自己應有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稱為水晶狐狸的政壇大佬 左右逢源做了四年總統
扒一扒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美男時代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