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62年沒打贏中印戰爭!我國領土會變成這樣

如果62年沒打贏中印戰爭!我國領土會變成這樣

原標題:如果62年沒打贏中印戰爭!我國領土會變成這樣


毛澤東說:「也許我們打不贏,那也沒有辦法,打不贏時,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們自己沒有本事。最壞的結局無非是印度軍隊侵佔了我國的領土西藏。但西藏是中國的神聖領土,這是世人皆知,天經地義,永遠不能改變的。總有一天,我們會奪回來。」


毛澤東幾經權衡,終於定下「打」的決心


1959年11月,中國政府最高層的決策會議在杭州舉行。參加杭州會議的,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彭真、胡喬木等人。會議主要討論如何避免中印邊界衝突和流血事件。會議首先由總參謀部的雷英夫彙報一個時期以來中印邊界不斷發生的流血事件。並說明,中印邊界的我方指戰員已經到了怒不可遏的程度。然後提出了總參和外交部共同研究的避免中印邊界衝突的幾項措施。例如不許打第一槍,不許還擊,等等。毛澤東聽著彙報,面色肅然地抽著煙。


當雷英夫講到一些部隊避免衝突的困難和一線指揮員的要求時,毛澤東摁滅了煙蒂,插話說:「我們有些同志打了幾十年的仗,可還不懂得一個起碼的道理:兩軍的邊防戰士一天到晚鼻子對著鼻子站在那裡,手裡都拿著槍,一扣扳機,子彈就會打死人,衝突怎麼能避免呢?」因此,他提出實行隔離政策,雙方各自後撤20公里,如印方還不幹,我單方後撤。


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在這次杭州會議上,中央確定了避免邊界衝突的隔離政策。


1959年11月7日,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致函印度總理尼赫魯,建議兩國武裝部隊立即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20公里,脫離武裝接觸,同時建議兩國總理儘快舉行會談。


但是,印度總理尼赫魯竟拒不接受,反而認為中國軟弱可欺,加劇了在中印邊境進行的武裝挑釁。在尼赫魯拒絕中方建議之後,為了兩國的共同利益和亞洲及世界的和平,毛澤東決定:中國部隊單方面從中印邊境後撤20公里。


1960年1月,中方又下令採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在我方實際控制線20公里內不開槍,不巡邏,不平叛,不打獵,不打靶,不演習,不爆破;對前來挑釁的入侵印軍,先提出警告,勸其撤退,勸阻無效時,才依照國際慣例解除其武裝,經說服後,發還武器,讓其離去。


「我記得高級將領們到我們這裡來,並且給國防部寫信,要這要那……如果我們有遠見,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我們會是另一種做法……印度從中國入侵中學到了這個世界容不下弱國……我們一直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中。」


這些話是當時的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1963年說的,當時印度剛剛在中國手中嘗到恥辱性的失敗。作為一個一直用自己烏托邦式的眼光看待國際政治的領導人來說,這場失敗猶如醍醐灌頂。


1962年邊境戰爭的失敗讓他意識到,在國際政治中,弱國毫無立錐之地。



印度官方歷史中這麼形容中印之間的那場邊境戰爭:「1962年的事件也在政治和外交領域產生了顯著變化,帶來了更多的現實主義。」

印中戰爭讓印度開了眼,但即使45年之後,印度人依然沒有意識到導致自己失敗的環境和原因。流行的看法是中國背叛了印度的信任,襲擊我們在拉達克(Ladakh)和東北邊境特區(NorthEastFrontierAgency)的防線。


但政府對這次戰敗的調查(尚未解密)、印度政府1992年的官方歷史、已經解密的中國和美國文件、以及印度分析家和學者的大量研究都表明,對於這場戰爭,還有驚人的事實。


最顯著的原因是當時的政治領袖讓印度遭受了失敗。不是中國的背叛,而是當時的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以及他的國防部長V·K·克里什那·梅農 (VKKrishnaMenon)自以為是地相信他們可以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而且即使印度奉行「前進戰略」,中國也不敢進攻印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脫衣露臀 古代打女犯人屁股時看客多
揭秘清代的康乾之治 百年盛世不過是一個泡影

TAG:一眼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