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讓康熙珍惜的是比他年長12歲的男人,稱:義雖君臣,情同朋友

最讓康熙珍惜的是比他年長12歲的男人,稱:義雖君臣,情同朋友

人到晚年,往往是最脆弱的時候,連康熙皇帝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經歷了「九子爭嫡」之後,便愈發脆弱,深感孤獨,感情無處寄託,也沒人可以信賴,就連先前親近的外戚,都生出一種疏離感,唯一能夠訴諸情感的就是這位漢人--李光地。康熙這樣評價他與李光地的關係「義雖君臣,情同朋友」,可見,康熙與李光地的關係是非常好的。

還有一個方面能夠看出他們之間那種有別於君臣之情的真摯關係,在李光地病逝後,康熙說過這麼一番話,「最了解李光地的,非我莫屬,而最了解我的,除了他再也沒有第二個人。」康熙在晚年時,兩次廢黜太子,又眼見個個兒子勾結營黨,爭奪皇位,常常就一個人落淚,變得十分多愁善感,脆弱無比,於是他什麼話都跟李光地說。

李光地比康熙年長12歲,晚年的李光地耳聾,聽力不好,溝通困難,康熙便時時與他用筆紙交流,遇到機密的事情,便說完就把紙撕碎,可見,兩人真是無話不談。李光地因為在直隸巡撫任職時治水有方,挽救一方百姓,被康熙重用,到了其64歲時,走到了政治生涯的最高峰,被提拔為文淵閣大學士,是康熙極為信任的一個大臣。

李光地70歲時,生了毒瘡,便向康熙請旨告老還鄉,回家養病,而康熙捨不得讓這個「老友」回鄉,就說「你們老了可以告老還鄉,回家有子孫繞膝,頤享天年,而我這個皇帝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康熙不願批准李光地的這個請求,於是便給李光地安排了宮裡的御醫為他診治,還多次的派人叮囑其注意飲食忌口,多休息等,可以說是非常的體貼細緻了。

於是,這才留住了李光地。可就算留住了,這麼大年紀的李光地又能被留住多久呢?四年後,李光地再次向康熙請辭,當年已老邁,步履蹣跚的李光地走向金鑾殿,向康熙請辭的時候,康熙知道再也留不住這個人,只能放他回家含飴弄孫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縱使再不舍,也有分別的一天,康熙淚流滿面,和這個相處時間最長的臣子告別。

喜歡的不要忘了關注一下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這個女人一生平凡,卻受到了兩代帝王的尊重,死後葬入康熙的陵墓
誰家的祖墳這麼牛?慈禧和光緒都不敢動,連修鐵路都要繞道走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