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人,恭喜你已成功脫離」隱形貧困人口「!

銀行人,恭喜你已成功脫離」隱形貧困人口「!

現在的網路喪文化是越來越過分了

脫貧的方式沒有

貧窮的標籤卻是層出不窮

還一個比一個扎心

比起「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這種簡單粗暴的描述

「隱形貧困人口」的標籤

好像更符合我內斂的氣質

什麼是「隱形貧困人口」?

網路上對其的定義是:那些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人。他們生活在一線城市,沒什麼積蓄卻日常消費極高,甚至還在負債。

事實上認領這個標籤的大部分是剛入社會不久的二、三十歲年輕人,他們不是賺得多而是花的多,有著膨脹的消費慾望,天天喊著「買買買」「種草」「拔草」「吃土」,卻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剛剛到賬的工資,交房租、還信用卡、「拔拔草」,沒一個星期就「周光」了。

的確,作為一個生活在一線城市的都市白領,我們每天朝九晚五地忙碌工作,工作之餘只能用那有限的資金來補充一下自己的生活幸福感了。

比如用1000元的差價搬離潮濕簡陋的小單間,換一個地鐵周邊的小區房;養只寵物抵禦一個人生活的孤獨感;辦個健身卡督促自己抓緊時間鍛煉;商場購物安慰一下想去遠方旅遊的躁動心靈……

法國社會學家鮑德里亞認為:「我們的消費活動與真實的需求無關,而是不斷地運行、鞏固消費主義的符號社會學系統。」

所謂的隱性貧困,也不過是在維持體面生活時,感到一點捉襟見肘而已。

你真的貧困嗎?

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攢錢」成為了父輩們唯一的理財渠道。

在他們的觀念里,多花一分錢都是罪過的,日常生活中的省吃儉用為的就是銀行存摺上那串不斷增長的數字。

那時候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工資不高,他們只能通過「攢錢」來保障未來生活。他們所倡導的是「能不買就不買」、「量入為出」、「貨比三家,這個便宜買這個」……

比起他們,現在的我們是真的不貧困,我們收入穩定,沒有家庭經濟壓力,我們的焦慮僅僅只是因為與理想生活還有段距離。

改變這些觀念,你也可以摘除「貧困」標籤!

消費觀

當固定的工資對抗不固定的消費慾望時,除了合理規劃、理性消費外,你別無選擇。

首先先剖析自己的收支情況。除開維持日常生活,包括租房和飲食等的固定資金,其餘的劃分為可自由資金,根據資金的額度來合理預估自己未來的消費行為。

克服你的「過度消費觀」。換種理解方式,「過度消費」的對立面即為「精簡消費」,過度消費的習慣往往對於身處「隱形貧困」的我們來說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負擔,比如當我們看著一堆閑置許久都還沒拆封的物品時,就會開始黯然神傷自己當時為什麼要買它們。

所以拋棄你那不合理的消費觀吧,要買就買對的!

理財觀

一般沒有錢的人往往是沒有理財的意識的,他們認為在還沒有達到財務自由的時候,哪有閑錢去講理財,因此在他們眼裡,投資理財是一種很神秘的行為。

然而,缺乏管錢的方法和意識,會讓努力掙錢的人長期處於傳統的消費領域。相比於他們,那些所謂的「富人」更懂得如何捕捉敏感信息,與金錢打交道,通過合理的理財方式高效管理自己的財富。

學習觀

有這麼一句話,「30歲的女人,自我投資才是愛自己的最好方式」,這句話不僅僅針對30歲的女人,對於廣大「隱形貧困」人士同樣適用。

在自我職業規劃的道路上,不斷學習是投資自己的最好方式。

只有與時俱進地去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新鮮的知識和技能,才足以跟上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步伐,避免年齡、社會關係等硬性因素成為你職業發展的阻礙,避免「40歲,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貸有車貸,還要時時提防被公司淘汰」的尷尬局面。

作為銀行工作者的你可能會說:能8點前下班就已經不錯啦,每天恨不得三頭六臂去應付客戶五花八門的需求,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

你不覺得正因為如此,才應該抓住片刻的業餘時間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提升崗位價值嗎?

你想要一直是那個只會流水操作的櫃員嗎?

其實學習不一定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積累碎片化的學習時間,同樣能有質的突破。

【來源: 金融充電站】

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除確實無法確認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文章用於信息共享與交流,如有不妥,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做相應處理,並表示歉意!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商行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農商行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