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是如何出現變化的?

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是如何出現變化的?

原標題: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是如何出現變化的?



春秋戰國是個亂世,諸侯列國混戰不斷,逐漸破壞周天子的禮樂秩序,政治格局的平衡經數百年混戰終於被徹底顛覆,伴隨戰爭而來的則是百姓的流離失所,這對百姓而言是痛苦,而對政治而言則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必要階段。戰爭一方面在摧殘著人們的生活,一方面又在加快民族文化的融合,持續推動變革的步伐。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壯大,他們通過變革舊有的教育體系,改變了傳統的人才培育自天子出的模式,孔子、孟子、老子、鬼谷子等諸子百家廣收門徒,遊走列國,合縱連橫,將新興的發展理念和模式帶到了諸侯列國,間接推動變法運動的發展,新的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期間變法最為徹底的秦國,成為諸侯列國的最強者,也成為結束春秋戰國數百年亂世的核心力量。

而在這些改變亂世的人才中,那些在諸侯列國中行使權力的人們,最開始的時候很多是天子家族乃至諸侯貴族們的後裔,隨著戰爭的不斷向縱深發展,舊有的貴族人才在逐漸沒落,安逸享受得久了就自然而然的產生驕縱之心,這也便導致對權力和富貴產生寄生之情,國家的發展車輪也就停滯,為別國所超越或者毀滅。因此越是到春秋戰國後期,尤其是變法勢力團隊的鞏固,諸侯列國的最高政治統治階級更替越來越快,許多舊的貴族門第衰敗或消失,而一些出身微賤的人則依託自己的才華而爬上權力高位。這些人才很大部分都來自底層,祖父之輩或靠軍旅為生,或靠經商為生,或靠土地為生,大多拜與諸子百家的某個門派,習得一身本事,便到某國國君身邊進行遊說。他們大多非常敢想也敢幹,是列國變法圖強的中堅。越是到戰國後期,這種人就越是多,這是時代使然。


約在秦朝統一天下前數十年間,這些社會出身不高的人,越來越多的活躍在諸侯列國的政壇之上,當年為周人所貶低的商人族群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最快的發展,他們歷經數百年的積累,財富幾可匹敵國家財政。但是這些商人即便經歷了數百年依然沒有政治地位,這個時期的商人們便都非常熱衷於借財富進入朝堂,妄圖推行自己的治國理想,其中的佼佼者即是呂不韋。有趣的是,正是這個階級的興盛,呈現出一個新的地主和官員階級合二為一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和管理模式影響後世深遠,在後世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更是形成了某種叫紳士階級的群體。


這個時代里雖然周天子依然保持這天下共主的身份,但周王室的衰敗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自從周平王放棄祖先之地,將岐山地區拱手送給了西方的秦國而後,周天子的衰敗就在意料之中。而周平王選擇將都城遷徙到中原核心地區,雖說諸侯列國環繞周圍,避免了戎狄部族的侵略,可是也給諸侯列國們挾天子以令諸侯創造機遇。在這些形形色色的諸侯國君中,他們對周天子已經沒有了西周時代的尊崇,周天子除了共主的虛名,根本沒有實際控制國家的能力,甚至連軍隊也無法調度,周王朝末期的周赧王為攻打秦國,甚至要跟諸侯列國借錢借軍隊,可謂是悲慘萬分,也可見周天子在這個時期已經完全喪失的軍隊控制力。


當年周武王推翻商朝時,周王室將征服的土地分封給王室成員、功臣良將和上古貴族後裔,分封制的政治體系保持了周王朝的數百年的穩定發展,數百個諸侯列國在這些年間成為周天子共主身份下的臣屬之國。這些國家或大或小,當然大部分都是小國,這是周天子的陰謀,周天子不願意讓任何諸侯國坐大,甚至周天子還暗許諸侯國君在國內推行采邑制度,就是諸侯國君可將土地再次進劃分並封賞給有親族或者有功之臣,這本身就是在削弱諸侯國君的力量。

在這數百年間,很多諸侯小國被徹底消滅,晉國,楚國,秦國等國成為攻滅諸侯小國的先行者,而後仿效者眾多,但最終成功者是少數的七個國家,也就是後來的戰國七雄,他們基本上已經不再朝貢周天子,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周天子被架空而後是名存實亡,政治管控力已漸失控。據史書記載,單單說春秋200多年間,就至少有36名君主被臣下或敵國殺,52個諸侯國被滅。諸侯朝聘和盟會450多次,大小戰事就有480多起,明確記載的朝貢周天之事卻不超過100次,就算那100次全部是諸侯國君到周天子面前去請戰或者訴苦,那都多半跟戰爭有關。但對周天子而言,他也沒有任何辦法,這些戰爭已經完全超出了其控制,在那天色暗沉的朝堂之中,青銅燈燭映照下的哀傷臉龐下,周天子對未來是充滿著絕望之情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血雨腥風,太子建背叛鄭國,伍子胥倉皇而逃
齊丁公: 齊國是如何成為春秋戰國的世界警察的?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