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大便先干後溏會是脾虛嗎?附生活和小兒推拿調理方法

大便先干後溏會是脾虛嗎?附生活和小兒推拿調理方法

肯定不是!

經常有媽媽就因為孩子大便先干後溏而來診療。

媽媽說孩子脾虛,其它醫生也說孩子脾虛。

翻了翻中醫書,幾乎所有中醫書籍確實認為有脾虛。只不過有純脾虛,有胃強脾弱,有胃火脾寒,還有肝旺脾虛等。

既然有脾虛,運化弱了,就容易積食。於是,單單的一個大便先干後溏就成為了補脾,忌口,限制高蛋白食物的借口。

其實,大便先干後溏是典型的中醫思維。大便先干,提示水枯竭。而能灼傷津液的在胃腸道中只有胃火和腸火。而胃和大腸在中醫都屬於陽明經,於是,先干就責之於陽明實證,責之於胃熱腸熱了。但後來又是稀的呢?稀的,就是水多,而這部分水本來是應該從小便排走的。現在沒有排走,還在大便中。就是清濁不分啊!升清和降濁本來是脾的功能。脾主運化嘛,於是,大便的後溏也就順理成章地歸於脾虛了。

脾屬於五臟,五臟「滿而不能實」(只能被精血充養),脾原來不能實,只能虛。 「小兒脾常不足」嘛!當中焦有了病變的時候,特別是積滯、腹脹、便秘、口臭等實實在在是脾的實證的時候,卻礙口飾羞。最終讓胃去背黑鍋。因為胃屬於六腑,六腑「實而不能滿」(只能被糟粕夯實)。中焦病症,實在陽明,虛在太陰,熱在陽明,寒在太陰是傳統中醫認識脾胃病變的基本觀點。如果不考慮胃,那導致津液減少的便干就只能考慮肝鬱、肝旺、肝火了。恰恰「小兒肝常有餘」「肝火易旺」嘛。

考中醫文獻,有「脾約」病。出自《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247條)謂「跌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硬,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成無己注釋為「跌陽者,脾胃之脈診。浮為陽,知胃氣強,澀為陰,知脾為約」。其中,約為約束,與虛類似,為脾氣不得舒展矣。由於脾氣受約,氣餒不運,脾失轉輸,不能布津,大量津液輸入膀胱,導致小便數而大便硬。後來,脾約演變成為大便先干後溏。

其實,大便先干後溏屬於正常大便。大可不必憂慮。

何以言之?

小孩一天多少餐?

三個正餐,半上午和半下午兩個加點,睡前還常常加一餐。也就是說孩子一般一天內會有5-6餐。兩天至少10餐吧?

大便先干後溏會是脾虛嗎?附生活和小兒推拿調理方法

而大便的規律是1-3天一次均為正常。

以2天一次大便為例。兩天吃了十餐,將有十次集中形成糟粕的機會。第一次糟粕先形成,為大便的頭一節,後面進餐形成的糟粕將依次排列。先形成的糟粕停留時間最久,摻揉時間最長,被吸收的水分最多,當然就乾結了。後面的呢?當然依次逐漸稀一點,至最近一次形成的糟粕,肯定該稀了。

所以,大便先干後溏,真是生理現象。

即使要調整,關鍵也在縮短大便排出的時間。如果能將2-3天一次大便轉導為1天1次,或1天2次大便,先干後溏自然就解決了。

明確了這一點,我們不去補脾,不忌口,反而讓孩子多吃水果,結果真調理好了很多孩子的先干後溏。

小兒推拿處方為清胃,清大腸,退六腑,推下七節骨,揉龜尾,抱肚法。

試試吧!可有效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