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投降!十四年抗戰之路,一朝雪恥,洽降和受降地點該如何選擇?

日本投降!十四年抗戰之路,一朝雪恥,洽降和受降地點該如何選擇?

1945年8月15日,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外交部正式接獲日本之投降電文。中國戰區洽降地點,原定浙江省玉山機場,顧祝同、冷欣建議在江西洽降,美軍魏德邁(Albert Coady Wedemeyer)將軍認為日軍雖然投降,但仍很傲慢,不肯認輸,建議空運新六軍到南京準備受降工作,因為新六軍在緬甸作戰時,打敗過日軍的精銳部隊第十八師團,另以第三方面軍空運上海,第二方面軍接收廣州,第四方面軍接收長沙、武漢,將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推進至湖南芷江,命令日軍洽降使節至芷江接受指示。蔣介石接受了魏德邁的建議,18日,電告岡村寧次洽降地點改在湖南芷江,並要求日方於投降時,須將駐中國大陸、台灣及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所有日軍之戰鬥序列、兵力位置、指揮區分系統等表冊一併呈交中國政府。

何應欽

8月20日下午,何應欽率領陸軍參謀長蕭毅肅、參謀處處長劉廉一、政治部主任李惟果、陸軍大學研究部主任徐祖貽、軍訓部次長王俊、勞動局長賀衷寒、行政院參事徐象樞、教育部秘書劉林士、掃蕩報社社長黃少谷,以及馬崇六、龔德柏、邵毓麟、鄧文儀等30餘人,分乘兩架飛機飛往湖南芷江,參與洽商受降工作。

湖南芷江受降紀念坊

芷江,坐落於湖南省沅水支流水岸邊。選擇這個地方作為受降交涉地,有兩個意義:一是芷江為日軍喪師折兵之重鎮,在著名的湘西戰役中,日軍即在此敗北;二是芷江是湘黔川邊境一個重要的空軍基地,空運便利,可以機動使用。選擇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亦有兩個原因:其一,南京是抗戰前國民政府的首都,抗戰後仍定為國民政府的首都;其二,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佔南京後,進行大屠殺,選擇在南京受降,有其特殊的意義。1945年8月20日,日本代表今井武夫等人抵達芷江。21日下午,中國戰區日軍洽降會議正式舉行,中方出席者有中國代表蕭毅肅將軍、陸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冷欣中將,及杜聿明、湯恩伯、王耀武、盧漢、蔡文治、鈕先銘等人。日本代表為今井武夫、橋島芳雄、前川國雄、木村辰男等四人。此次會議中國方面由蕭毅肅轉交何應欽將軍致岡村寧次的第一號備忘錄,日本方面由今井武夫呈遞日軍在華的兵力配備圖。中國派遣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交給何應欽將軍一份侵華日軍部隊名單,日軍投降之兵力總共為1283249人。

芷江受降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6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把日軍打怕了的海軍布雷隊:八年時間共擊沉日軍艦船186100餘噸
摧毀機場,擊落十餘架戰機,重創日空軍!飛虎隊在滇西戰局中顯神威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