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莆陽第一位被朝廷追封的郡王,順應歷史大勢,推動北宋統一

莆陽第一位被朝廷追封的郡王,順應歷史大勢,推動北宋統一

陳洪進(914-985),字濟川,五代泉州仙游楓亭人。以英勇善謀拔於行伍,後以節度使割據泉漳一方。陳洪進一生,是安邦治國、功勛卓著的一生,他最傑出的貢獻在於雖身居南唐高官要職,卻能順應歷史潮流,毅然納土歸宋,助推宋廷結束五代分裂局面,統一了多民族的國家,成為民族英雄。為此,他被宋太宗賜封杞國公、岐國公。他因病去世時,太宗為此罷朝二日,贈中書令,謚忠順,追封南康郡王,極盡人臣之榮,成為莆陽第一位被朝廷追封的郡王。

一、勇略過人,智取帥權

仙游萬壽塔,由南康郡王陳洪進倡建

陳洪進出身貧寒,年少時即胸懷壯志俠節,頗讀詩書,喜習兵法,以才勇聞名於鄉里。青年時應募從軍,成為泉郡散指揮使留從效的部屬。當時留從效念及閩國滅亡,跟親黨心腹圖議,恢復王審知族氏的王位,於是招募敢死士,招募陳洪進等五十二人,夜攻河州城,擒殺守將黃紹頗,擁立王延政從子繼勛為刺史。陳洪進受命在尤溪智退眾匪,深得王延政賞識,被提拔為建州馬步行軍都校。陳洪進還曾為王延政攻下漳州,扶助王延政之子王繼成為漳州刺史。回泉郡後他仍然擔任留從效的部將。

後晉開運二年(945),南唐主李璟出兵攻陷建州,王延政被俘,間國滅亡。留從效劫持刺史王繼勛降南唐。李璟授予留從效清源軍節度使兼泉南等州觀察使,陳洪進升統軍使,和節度副使張漢思同掌軍權。

南崗陳氏宗祠告竣暨進祖典禮

留從效曾經同時與南唐、吳越交好,並向宋廷納貢,以期保留割據之勢。宋建隆三年(962),留從效死後,繼位的幼子留紹鎡無法掌控軍政,陳洪進以其離棄南唐、歸附吳越為由,將其拘捕並送往南唐,推舉張漢思為主使,自為副使。因陳洪進胸懷韜略,累立戰功,深得人心,張漢思父子心懷嫉妒,合謀擺設「鴻門宴」,但真可謂人算不如天算,酒過三巡,突發地震,樓宇傾側,又有人向陳洪進告密,陳洪進急忙逃出,躲過一劫。

之後陳洪進設計報復,智取兵權。他帶領擔任指揮使的兩個兒子,穿著平常服裝,進入軍府,喝退值勤衛兵,當時張漢思在內室,陳洪進將其反鎖,然後叫人敲門告訴漢思:「郡都中軍吏請洪進主持政務,眾情不可違背,望你將大印見授!」漢思惶惶不知所措,只好從門縫間交出大印。陳洪進立即召集將校更士,當眾宣布:「漢思年老不能理事,印綬已交予我,請我到郡視事。」將吏們都向他祝賀。陳洪進當即派兵軟禁漢思,歸附南唐。李煜正式委命他為清源軍節度、泉南等州觀察使。陳洪進不費一兵一卒,輕而易舉地完成政權的過渡,取得泉、漳軍政大權,為自己順應政治大勢、成就推進宋朝統一的歷史美名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基礎。

二、順應大勢,納土歸宋

宋太祖趙匡胤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廷政權,迅速統一了中原,並揮師南下,平澤潞(今山西長治),下揚州,取荊湖(今湖南洞庭湖、雪峰山等地)等廣大地區,威振四海,中國已出現統一趨勢。此時,陳洪進審時度勢,看到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為促成國家統一和保全實力,穩定泉、漳便採取兩屬策略。

一面陳洪進仍然依附南唐,派人向南唐後主李煜請命,被委命為清源軍節度使,泉南等州觀察使;另一面派遣衙將魏仁濟於宋乾德元年(963年),繞道奉表前往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向宋太祖奉表稱臣,自稱清源軍節度副使,暫且管理泉南等州軍府事務,恭候朝廷旨意。並於當年開始,陳洪進年年向宋廷進貢。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下詔,招撫洪進,洪進前往開封朝見,剛到達南劍州(今南平)時,聽聞太祖駕崩後,便返回泉州舉鎮發哀,表示對宋廷的一片忠誠。宋太宗即位後,晉封洪進為檢校太師。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洪進赴開封覲見太宗,親上《納地表》,傾表忠心。宋廷遣派程德元到宿州(今安徽北部、新汴河以南等)迎接陳洪進晉京。

南唐李煜

陳洪進抵達開封,晉表說:「臣聞峻極者山也,在淤壤而不辭,無私者日也,雖覆盆而必照,顧惟遐僻,尚隔聲明……願傾事大之心,庶齒庸之末,願以所掌泉、漳兩郡及其所轄十四縣(含莆田、仙游)計151978戶正式納入宋廷版圖,使區區負海之邦。遂為內地,蚩蚩生齒之類,得見太平。」太宗接表後,非常高興,賜詔嘉納。此後,南唐李煜與吳越錢椒也驚慌失措,匆忙上表乞降。從此,吳越十三州土地盡歸宋朝。

陳洪進順應歷史潮流,深受太宗讚賞,禮遇優渥,被擢升為武寧軍(今江西九江西南部)節度同平章事,留京師朝請。「四弟七子俱封侯」,諸子分別晉封為通州團練使、滁州刺史、康州刺史和頤州刺史。

德星堂,圖:百科

納地歸宋後第二年,陳洪進隨太宗收復太原。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被晉封為杞國公,雍熙元年(984年),又加封為岐國公。他年登古稀,太宗優詔免其朝請,並賜地於開封祥符。雍熙二年(985年),洪進逝於開封,享年72歲。太宗與文武朝臣悲痛不已,下令罷朝二日,以示哀悼。御贈洪進為中書令,謚號忠順,敕葬開封祥符田村,追封潁州會稽東海南康郡王,賜御書以守塋。學士王佑撰碑,中書舍人蘇昌簡撰志,使其英名彪炳千秋。後來鄉人在陳洪進故里仙游縣楓亭侯攬地方建有「德星堂」,祭祀這位民族英雄。

三、興修水利,造福百姓

太平陂,圖:采虹

陳洪進為人隨和,未應募之前在家鄉就敬重親鄰,故此主政泉州之後,陳洪進空暇之餘時常邀請鄉親舊好到府邸敘舊,了解家鄉生活狀況。他開始重新考慮主政的各項措施,做到既要在軍務上保一境之安寧,也要在政務上富甲一方百姓,這樣才不失為一個合格的主政長官。為此,在軍務之餘,陳洪進從家鄉楓亭後欖入手,倡導製鹽術,帶頭捐資,修築陂堰,阻攬蕉溪,將蕉溪之水引到後欖地界,使得「望天田」變成水田。陂堰築成後,溪海之流截然分開,海潮只能涌到陂堰之下,不再淹漫上游至災,而下流的蕉流之水在此受到陂堰的阻攔,水位抬高,可以灌溉楓亭整個南北二庄的幾千畝田園之地,地處南庄的後欖一帶「望天田」也得到了灌溉,從此不再靠天了。當地百姓為感謝陳洪進,稱陂堰為「太平陂」因為陳洪進主政期間,百姓免受兵災,稱為太平之年,故以「太平」號其陂名。

秋蘆溪,圖:方舟

陳洪進在楓亭家鄉改造水利成功之後,就推廣到莆田。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陳洪進在莆田秋蘆溪下游江口院里攔溪築南安坡,開渠繞山十里引水灌溉「九里洋」萬畝田地。南安陂成功後,激發陳洪進的更大熱情,又在晉江重修瀛里沃水淮水利工程,使大片斥鹵之地變為良田,對泉州平原的形成起了極大地作用。當地百姓為紀念其功德,便改名為「節度淮」 。陳洪進發現晉江陳埭、合南浦兩岸的田地經常遭遇受海潮衝擊,時常被海水淹沒,不能種植莊稼,便組織百姓,修築「防海大壙」。誰知總是隨修隨毀,無法持久。為此,陳洪進便想出「石囤木樁法」,也就是編竹籠,裝入石頭,積疊為堤,然後在外圍打木樁加以維護,圍海造田,並給陳埭、合南浦渚水起名為徒門,使之通歸於海,從而保護了海壙,造福於萬千百姓。

南安坡

縱觀陳洪進一生,披驚歷險,智勇過人,尤其是在歷史緊要關節,選擇順應中國統一大勢,納土歸宋,再一次顯示其明智與果敢。他推進了歷史,歷史沒有忘記他。民稱其修建橋為「陳翁橋」,所築海埭為「陳埭」,泉州城南大門鋪嘗有專祀陳洪進的南嶽宮。仙游縣也流傳陳洪進第十八女陳璣,典賣首飾,買地僱工,開溝挖渠,助民耕植,民感其德,呼渠為「金釵渠」,所產荔枝為「十八娘荔枝」的傳說。人們把他其鄉里稱為「侯巷」,並建「德星堂」奉祀他。歲月崢嶸,陳洪進不尋常的一生,確如晚唐莆田人徐寅詩所云:

「平生義德人間誦,身後何勞更立碑。」

(參考《宋史·陳洪進列傳》,綜合阮其山等人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此女本是宰相家的暖床丫鬟,曾因尿床被辭,後卻一路逆襲成皇太后
宋朝最牛太監,手握軍權20年,還被封為王爺,最終被斬首示眾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