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死」活下去》:史鐵生是不幸,但女人始終陪伴,她叫陳希米

《讓「死」活下去》:史鐵生是不幸,但女人始終陪伴,她叫陳希米

《讓「死」活下去》:史鐵生是不幸,但女人始終陪伴,她叫陳希米

這是一部飽含熱淚的長篇情書,一個妻子寫給亡夫的情書,有傾訴,有懷念,有哀思,也有思考,句句含情,句句帶淚,感人至深。懷念亡人作為中國文學的一種傳統,自西晉潘岳寫下悼念亡妻的《悼亡詩三首》後,便成了一種獨特文體。唐代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都是名句,至今讀來催人淚下。

悼亡文章所以動人,第一在情深,所謂情深才能意切。但凡感人肺腑的懷念文章,無不記載著夫妻生前的恩愛濃情,即使二人陰陽相隔,那份感情依然溫熱如初。陳希米自1989年與史鐵生結婚,兩人結婚時,史鐵生已經染重病,靠輪椅行動,後來又靠透析維持生命,每周三次。陳希米悉心照顧了他二十多年,無怨無悔。愛與病痛糾纏相隨,二人的愛情是一段佳話。

史鐵生生前說,沒有陳希米,他絕對活不到現在,把陳希米送到史鐵生的身邊是上帝對他最好的眷顧。他們倆彼此相依、相生和相長,可謂生死相依。從陳希米來說,她不是女佣人,不僅僅是一個幫助角色。她照顧史鐵生,因為她愛他,這是她深愛的男人。

陳希米對史鐵生的情感之深,令人動容。如書中所言,沒有誰規定癱瘓的人就不可以有愛情。對陳希米而言,史鐵生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意義。沒有史鐵生在,生活最可怕不是眼淚,是沮喪,極度的沮喪,那種尖銳的對活著的沮喪。「每一樣東西,每一個時辰,每一點每一滴都在說你不在!到處都是你,到處都沒有你。」「現在,不想見任何人。她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她最惦記的,時刻不忘的是他。但她不願意跟別人說起他,也不想別人提他的名字。」他去世之後,她最大的遭遇是,凡事再也不能問他怎麼辦!史鐵生為死做了很多準備,他要讓人家知道,陳希米不僅是他的幫手,也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知己。為此,他還公開了當年寫給她的情詩。因為身體的殘缺,史鐵生的愛,「曾經從來不被承認」,如今那些嘲笑愛情的人終於眼睜睜地看見了愛情的存在。

悼文只渲染感情,是遠遠不夠的,有流於煽情的危險。除了愛,此書還有一層意思值得注意和讚賞,便是作者對生死、愛戀和肉體的思辨。長期陪伴史鐵生對抗病痛,加上陳希米自身在神學和哲學方面的修養,使得她開始思考生與死這些哲學問題。書里充滿了對生死的逼問和思索,對肉體和精神的思慮。這有別於其他悼念文章,在傾訴哀思外,也在思考死是什麼?人死了,怎麼辦?承認死亡,接受死亡,需要一種儀式么?從對死的排斥到接受,從無法理解,到認識到「死是生命的常態,人必然要經歷一個死,一個與自己相關的死」,緩存了許多思想爆點。這對後來者,無論是文學人,還是別的,面對不完整的生命,都有許多啟示。

愛人去世,如何繼續生活?陳希米說,想念死人就是說,你要帶著他的死,去活。必須承認他的死,才能活。必須理解他的死,才能活。那種活,不是以死為中心,是以孤獨為中心。這就是陳希米內心的全部聲音。在滴血般的傾訴式書寫之後,在對愛人的死亡經過理性與感性混雜的思索後,陳希米明白了活下去就是「生命熱情」之所在,為另一個人活,即使這個人已經不在世,也要找到一種方式,延續「熱情」。寫作就是最合適的方式,想像他在場,把做過的事,讀過的書,寫給他看,讀給他聽,寫出來了就是存在,就是與他在一起的一種方式。

愛一個作家本不容易,做一個癱瘓作家的愛人更不容易,其中冷暖滋味,外人難以體會。在陳希米的筆下,對於自己受過的苦難,受過的委屈,半點不提,足見她對史鐵生在乎了何種程度。對這種奉獻的唯一解釋只有愛,一個女人對男人的愛,愛得無私,愛得無微不至,愛得寬容,甚至有些失掉了自我,但這就是愛,沒有道理的愛,這和身體是否殘疾沒有關係。

史鐵生是不幸的,遭遇病痛。史鐵生也是幸運的,他有陳希米陪在身邊。如果說,史鐵生的寫作是個奇蹟,那在這個奇蹟里,有一個女人始終陪伴左右,她叫陳希米。我們應該感謝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續小五義》:聽單田芳說書,真如臨其境,有板有眼
《五味》:我寫汪曾祺散文中的美食,若引起您的聯想,莫怪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