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外媒:這個原油買家稱沙特原油如果不降價,將增加美國原油購買量

外媒:這個原油買家稱沙特原油如果不降價,將增加美國原油購買量

跡象表明,原油減產協議被修改為暫停或增產已近乎於成真,只待下月在維也納產油國會議的最終敲定了。石油作為大宗商品之王,同時也是維持並推動生產力和經濟的必需資源,歷來都是世界經濟的一大看點。石油國也都在不停地變化著舉措,不過,背後卻只有一根主線,這就是經濟利益。目前來看,儘管俄羅斯與沙特作為兩個最大石油生產國,存在激烈競爭,但面對突出其來的強大對手-美國原油,俄羅斯原油與沙特原油選擇了共同的經濟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經濟舉措過去長期跟隨美國經濟,這或許再次印證了邱吉爾當年的至理名言:「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A nation has no permanent enemies and no permanent friends,only permanent interests)。那麼,美國原油是如何一步一步侵蝕到全世界石油國的利益呢?BWC中文網能源貨幣團隊提出以下三大理由的層級解讀。

圖片來源sfgate

首先是差價,對於全世界的原油採購商而言,價格正在成為購買原油的前提。關注原油期貨的讀者朋友們知道,代表美國原油的WTI與代表中東等原油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直存在較大的差價。以5月28日的數據為例,WTI原油報每桶66.47美元,而布蘭特原油報每桶75.33美元,美國原油較布蘭特原油的貼水擴大至每桶逾9美元,為三年多來最大。

其次是市場,在了解到差價的基礎上,就不難理解,在美國原油受頁岩油革命推動,不斷擴大產能和出口基礎上,為什麼引來全世界眾多原油買家的駐足了。對此,東南亞一石油買家對此或已一語道破玄機,他說「我們在大幅多元化至其他區域。如果沙特阿美下個月還不降價,而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跟進的話,我們將增加美國原油購買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路透社報道,亞洲的交易員表示,主要指標原油之間的價差,給亞洲煉廠提供了削減進口中東和俄羅斯輕質原油的機會。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的數據顯示,美國石油出口兩周前達到260萬桶/日的頂峰水平。美國一家主要石油出口商的一位高管估算,6月美國石油出口量預計達到230萬桶/日,其中的130萬桶/日將流向亞洲。本月中旬,兩位原油貿易商表示,接近10艘每艘運載200萬桶原油的超級油輪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排隊裝油,運往亞洲。

第三是「石油美元」,在價格和市場都面臨被美國原油挑戰的情勢下,傳統石油國更無法迴避的依然是他們多年以來忌憚的「石油美元」,儘管多個石油國一直致力於去美元化,但美元作為通用貨幣的時間和習慣性來看,想讓每一個採購商接受非美元化貨幣甚至是委內瑞拉「石油幣」等加密貨幣,難度係數非常高。而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元又處於相對咄咄逼人的上行趨勢,像阿根廷、土耳其等一些外儲薄弱、債務高企的經濟體貨幣紛紛倒下。一旦油價長期高於80美元導致最終崩盤,石油國們總體的收入也將驟然減少,這對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的石油國來講,四年前油價暴跌所致的經濟危機或將再次重演。

圖片來源YOUTUBE

綜上三個層面的分析,美國原油和美元或正在倒逼傳統產油國增產降價。眼下,他們或也只能從擴大產能的角度,為高油價降溫,來保證現有石油市場不會輕易流失的同時,更可以加大本國石油出口的數量來彌補被美國原油搶佔的市場份額。這樣的油價下跌,或也不至於出現當年經濟和貨幣雙雙腰斬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華爾街投行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十幾天相繼暗示油價將達100美元油價的預期,看來,近期這一目標可能無法實現了,不過,多個石油進口國或將因此而受益。(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見地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炮轟亞馬遜損害實體經濟,辛巴威卻正在向美元大盜微笑
中國貿易賬轉為逆差,大豆原油進口量增加,多國農產品希望能進入中國

TAG:商業見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