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十四節氣文化之旅—突破之旅

二十四節氣文化之旅—突破之旅

二十四節氣,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及時間體系,深刻地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無論兩儀四象的初始,亦或現代文明的今天,萬物在節氣里輪迴流轉,生息繁衍。

天地間,萬物皆有來歷,節氣里,人們重生涅槃。

戊戌年節氣小滿,我們和楊老師一起從武漢長春觀出發,開啟我們二十四節氣文化之旅的第一篇章——突破自我之旅,讓我們一起尋根長春觀,問道木蘭山,感受中國節氣文化的魅力,探知生命的奧秘,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武漢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南坡,黃鵠山(蛇山)中部,是我國道教著名十方叢林之一,稱「江南一大福地」。

為什麼小滿節氣在木蘭山

據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一五五)、清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的《黃陂縣誌》記載:「木蘭將軍,黃郡西陵縣(今黃陂)人也。姓朱,父壽甫,母趙氏……兒時狀貌端凝,不雅修飾……會突厥入侵,軍書疊至。壽甫苦於羸弱不堪遠征,日夕憂慮。木蘭……乃市鞍馬,易戎服,為男子妝,代父從征。」一十二載,立功異域」朝廷封她為將軍。木蘭不受朝祿,乞歸故里,終年九十,葬於木蘭山的將軍廟下。《黃陂府志》、《湖北通志》、《萍蹤識小》、《名勝志》均有類似記載。

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時任黃州刺史的杜牧曾游木蘭山,並留下:

《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

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

拂雲堆上祝明妃。

也正如明代詩人徐承頤所寫:「未有木蘭先有山,山名偏借木蘭補;木蘭與山名俱在,山並木蘭爭萬古。」

木蘭山風景區也是著名的革命勝地,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曾有「秋收起義隊伍上了井岡山,黃麻起義隊伍上了木蘭山」之說。

「黃麻起義」失敗後,副總指揮吳光浩率領鄂東軍七十二名戰士轉戰木蘭山,建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點燃了革命的火種;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李先念、陳少敏、徐海東等同志都曾在木蘭山一帶進行過長期的革命鬥爭。解放後,胡耀邦、李先念、徐向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全國百餘名書法家都為木蘭山題詞,木蘭山己成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這就是木蘭山,花木蘭替父從軍最初的動力源泉是什麼?——承擔與被承擔!剛好就是老師講的心經與小腸經,承擔與被承擔的零和關係,同時作為大將軍的花木蘭恰恰是個女兒身,這是陽中有陰,而木蘭身上「忠孝節義」的木蘭精神卻是陰中存陽!

作為女兒身,木蘭毫無從軍的理由,忠君報國在那個年代也不是女人應該承擔的責任,恰恰在這樣的情況了,花木蘭站出來承擔了她不應該甚至不能夠承擔的事情,我們可以稱之為:「被承擔」!在這種情況下,花木蘭在從軍之前一定就已經堅定了這個信念,「不管是不是我該承擔的,我都承擔了!」才有了後來的孝烈將軍!

在革命歷史中,這種主動承擔一切的歷史數不勝數!很多起義,如秋收起義,黃麻起義,百色起義,南昌起義等等,這些早期的起義結果上都是以失敗告終,但是這些後來的領導人們,當時都是以一種承擔者的心態站出來保存了革命火種!秋收之後的毛澤東,南昌之後的朱德陳毅,百色之後的鄧小平,黃麻之後的吳光浩,如果他們當時逃避不幹了,可能就沒有後來的現在了!在當時的情況下,站出來,承擔下來,堅持下去,最後就都成了一代偉人,國家先賢!

不遠處就有大家熟悉的將軍縣-紅安,可能這個區域出將軍,就是在這個心念上——承擔與被承擔,而且恰恰在那個時空里,他們都有這麼一種「特質」,在時空的大環境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出了共和國這麼多位的開國將領,這一定是有因果關係的。

總而言之,經過這幾天的學習,小滿節氣對應胸8,小腸經強調的是自我保護能力,心態總在被承擔中的話,其實就是想找一個理由保護自己,很多事情,不該我擔,是別人的事情,不是我的錯,這可能就是失敗的開始。

經絡上,心經與小腸經互為表裡,強調的是承擔與被承擔,臟腑上,肝與膽互為表裡,強調的是動力與保護!將自己認為「被承擔」的事情「承擔化」,就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也是向上的動力源泉!

突破尋根,問道木蘭,時間空間,萬物互聯,陰陽合和,大道至簡,擔與不擔,我心一念。

精彩瞬間

SELF BREAK

二十四節氣

突破之旅

二十四節氣

突破之旅

◎本文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十分知脊」所有

嚴禁網站、平台未經授權複製、抄襲或轉載,侵權必究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知己 的精彩文章:

TAG:十分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