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遠在北方的懷仁窯將建窯的建盞模仿到極致

遠在北方的懷仁窯將建窯的建盞模仿到極致

盞因茶而生,茶因盞而妙

建窯以生產黑瓷建盞而著稱,因生產工藝的精湛,在兩宋時到達了鼎盛,開闢了實用功能與藝術欣賞的嶄新天地,那些文人墨客更是吟詩做賦,影響深遠,各地的窯口也開始爭相效仿。

遠在北方的懷仁窯便是其中之一,而且還將模仿做到了極致。

1

我們今天,人力一直是商品的最大成本,但是在古代,商品的第一大成本則是運輸。

商品人力與運輸力的對比,無疑是古今的一大差距:

01.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很好的反應了這一狀況,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五以後近乎腐爛。

從南方趕到北方,據說沿途死了好幾隻馬。

02.

另外,現今的快遞行業則類似於古代的鏢局、驛站,這中間要花費的人力、物力經常已經超過物品本身的價值。

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北方人依舊喜歡南方的建盞該怎麼辦呢?他只好模仿。

在眾多模仿建窯建盞的北方窯口裡,做的最好的就是懷仁窯了。

2

今天的懷仁窯位於山西的懷仁縣,在明《大明一統志》有記載,始燒於金代,歷經元明兩代,燒瓷以黑釉為主。

說到山西,就很自然的想到煤老闆,那邊自古就是煤礦資源豐富。也許是由於煤礦的名聲太響,很容易讓人忽略那邊的陶土資源也是非常優質。

每個胎土資源好的地方都很容易形成一種產業——陶瓷業。

在《中國陶瓷史》記載:

1977年考察懷仁窯時,曾採集到白釉、黑釉、醬釉、白地繪黑花、黑釉劃花、白釉灰地剔劃花、遼三彩、鈞釉等瓷片,還有雞腿瓶殘片,多屬遼金之物。

懷仁窯黑釉瓷器釉質甚精,最著名的品種是油滴。

油滴屬於黑釉瓷中的一種結晶釉,是指在黑色底釉上有銀色、金色、或紅色的小圓點,就像是油浮在水面上的感覺,是瓷器中的名貴品種。

與福建建窯的油滴建盞相近而又有著區別,也被稱為北方油滴。

3

在《收藏馬未都》的節目里,馬未都先生有提到過:

其底足有塗上了一層護胎釉,這種黑跟建盞的黑幾乎是一模一樣;

但裡面的胎質是黃白色,近乎於白;

最大的區別於油滴上面,一者有油的暈散、一者沒有。

這種華北油滴則是宋金時代山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北方窯口所燒雨點釉,也是深受到各路藏家們的喜愛和追捧,但是跟建窯的油滴具體區別我們來具體說說:

01.燒制條件不同

建窯油滴的燒制溫度在1300℃之上,而且是在還原氣氛下燒成;

華北油滴的燒成溫度在1240℃左右,在氧化或還原氣氛下都可以燒成。

02.形成肌理不同

建窯油滴釉燒到1300℃左右時,在特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釉開始形成液相分離結構,分離出富鐵的另一相。當燒成進行到一定程度後降溫冷卻,等環境條件適合包裹團中的鐵氧化物析晶時,便形成建窯油滴斑紋。

而華北油滴,就是當溫度燒到1200℃以上時,釉料中Fe2O3開始分解放出氧氣。

隨著燒成繼續,聚集在氣泡周圍的鐵氧化物也顯露出釉面,在冷卻過程中,便析晶形成華北油滴的斑點。

03.外觀特徵不同

建窯油滴的斑點是隨機而生,所以分布不均勻。斑點大小與釉層厚度沒有必然的關係,關鍵在包裹團大小,所以同一件建盞上不同部位的斑點大小與疏密都可能差別很大。

華北油滴是均勻分布的,因為它是由氣泡形成的,有釉的地方就有氣泡,所以斑點布滿整個釉面。其斑點的大小與釉層厚度密切相關,因為釉層越厚,氣泡越大。

由此可以看出,一旦文化被設立一個標杆時,就有其他的文化跟上,這是北方人嚮往南方建盞的一個例證。

兩種小小的油滴建盞說明了,文化離開了他的地域生存是有局限的,一旦離開了養育自己的那塊地方,就會有所變異。

從而也能理解,日本人從古代把我們的文化帶回去,變的與我們不同。

今天的我們,離這樣的建盞有800多年。

這樣長的時間裡,遠山的車痕腳印與窯址的堆積遺存,都在悄悄地訴說建盞「天工」與「人巧」相結合的傳奇故事。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夫物盞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明代大量仿製宋瓷?是因回歸漢人的統治么?

TAG:夫物盞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