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觀察:你不知道的上海集團化辦學經驗

教育觀察:你不知道的上海集團化辦學經驗

從簡單整合走向現代治理


——上海集團化辦學經驗啟示

上海市於2014年開始推動集團化辦學,經過近4年的積極探索,截至今年2月,全市已建立集團128個,共覆蓋644所學校。上海的實踐經驗為提升集團化辦學效益提供了一些思路。——編者

教育觀察:你不知道的上海集團化辦學經驗

集團化辦學是一種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教育治理模式。以一所名校為核心,吸收若干所成員校共同組成教育集團,藉助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帶動其他薄弱學校,通過集團內部在辦學理念、課程教學、管理模式、優質資源等方面的共享,實現集團內部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科學組建教育集團 保障運行效率

控制集團成員校規模。集團成員校數量越多,可供共享的資源體量也就越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受益面也會越廣。但隨著規模的擴大,教育集團的運營成本、管理協調成本都會增加,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因此,集團規模不能無休止地擴大,以至於走向低效的「攤大餅」模式。

在實際運行中,上海市各集團成員校數量基本都控制在10所以內。多數集團都採取穩步推進的發展方式,並不急於壯大集團成員校隊伍,追求那種簡單的「量」上的教育資源擴容,而是待到時機成熟,集團品牌已經建立並取得良好的口碑,再適時地向本市其他區縣甚至外省市擴充。如浦東新區的洋涇教育集團在運行兩年後,各校教育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家長滿意度顯著提升,吸引了浦師附小和交大附中實驗高中兩所新成員的加盟。

建立合理的集團准入制度。集團在納入新的成員校時,通過合理的准入機制,提升成員校與集團發展的契合度。在閔行區的七寶中學教育集團,每當有新成員納入集團,都會進行診斷式的督導評估,以把握學校情況,確立其加入集團後的發展方向。航華中學在加入該集團前,接受了集團的全方位調研,學校的優劣勢得以掌握,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適合本校的建設路徑。七寶中學教育集團里,七寶二中的航天科技教育特色、七寶外國語小學的外語特色等,都是學校自主發展的有效推動力。

當成員學校具有內在聯繫時,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有助於集團各項活動的開展。複製型的發展模式是構建成員校內在聯繫的有效方式,原有的品牌名校依靠其教育品牌與良好的社會口碑帶動其他薄弱學校或掛牌新建學校,通過人才與管理經驗的輸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進一步擴大,在區域內形成具有品牌特色的一系列學校。靜安區的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以區內的優質校實驗小學為母本,結合區域具體情況,進行優質資源複製。原實驗小學更名為實驗小學大寧校區,通過政府全額撥款新建實驗小學龍盛校區。通過以名校為核心的集團化辦學,有效擴大了當地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範圍。

教育觀察:你不知道的上海集團化辦學經驗

豐富師資流動形式 提升共享實效

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集團化辦學的關鍵內容。集團的優勢在於增加了教師學習與交流的機會,各校師資水平的提升也是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關鍵。集團化辦學解決了薄弱學校日常教育工作中水平不高、教育思想理念滯後的問題。核心校的名師將好的經驗傳授給成員校,在擴大受益面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教研能力,成員校結合本校實際將名師經驗用於教學的優化。

單法人模式的教育集團,特別是多校一長制的教育集團,成員校之間進行活動的協調成本較低,可以充分發揮集團內部政令暢通的優勢,推動「師徒結對」式的長效師資交流形式。在金山區的蒙山教育集團內,朱行中學青年教師與蒙山中學骨幹教師進行師徒結對,一起對課堂教學展開針對性研究。徒弟們每周一次集體前往蒙山中學聽師傅講課說課,師傅們每月一次集體前往朱行中學聽徒弟們講課。徒弟們講課結束後,師傅們對其課堂教學各個環節進行點評與指導,提出改進建議並親自示範。在這一過程中,青年教師得到了切磋學習的平台。

多法人模式的教育集團,成員校均為獨立法人,沒有單法人集團政令暢通的優勢,成員校之間的協調成本較高,可以採取更加靈活的師資交流方式。成員校距離較近的集團,可以採取學生跨校選課的方式,讓優質師資的課程輻射到更多的學生。彭浦一小教育集團由3所地理位置相對較近、招生地段相鄰的學校組成,成員校之間只有步行10分鐘的距離。通過建立集團拓展課,將學校優勢轉化為集團優勢。學生可以跨校選擇拓展課程,如陽曲路小學的圍棋啟蒙、彭浦一小的歷史故事和數學思維遊戲、科技學校的模型製作等特色拓展課程,讓更多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成員校距離較遠的集團,主要依靠名校資源,對成員校教師進行集中培訓。上海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的東灘學校位於崇明區,距離上的障礙使得跨校選課等活動難以開展。為了真正將名校資源輻射至郊區,集團內部建立了定製課程,東灘學校的教師在入職前,必須在集團龍頭校上海市實驗學校進行超過一個學期的浸潤式培訓。

教育觀察:你不知道的上海集團化辦學經驗

深入推進辦學改革 突破體制難題

成員校在集團中發揮積極作用,並不完全是一種自發或者必然的內在過程,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激勵和保障作用十分重要。要通過集團化辦學實現教育治理,就必須充分利用政府力量,發揮其主導作用。

充分發揮市委市政府核心領導作用,自上而下地高位推動集團化走向縱深。上海市相關各區將集團化辦學改革納入常規議事範圍,每月定期討論集團改革的積極成效,協商各集團資源共享的內容和方式,研究集團化改革的體制機制障礙及其解決方案。以市委為核心,以領導小組為組織平台,整合各委辦局行政資源,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

及時研製並出台維持集團進一步發展的支持政策。在上海市《關於促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實施意見》的基本內容及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各區與時俱進地推出了本區深化集團化辦學發展的政策文件,保持了教育集團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如靜安區在2015年至2017年的政策周期結束後,及時研製並出台了《深化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工作補充方案》,提出下一階段要深入開展集團化辦學,完善工作機制,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受益人群。各區也將集團化辦學納入本區教育事業與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將其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推進。

建立並完善區域內集團化辦學的考核評價機制。考核評價方面,在各集團內部考核的基礎上,由區域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組織專家對各集團進行集中考核。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形成合適的考核指標。如楊浦區的集中考核內容就從「集團管理、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實踐研究」等四個方面展開。根據指標對集團工作進行打分,考核結果納入核心學校績效考核中。

優化區域教育資源布局,適時擴大集團規模。在集團化辦學的推進過程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本區域內部的不同學段教育資源的實際布局情況,有針對性地拓展教育集團規模。如2017年楊浦區在中部區域新增一個小學教育集團,探索小學階段學生綜合素養培育和評價的路徑。在西部區域和濱江地區成立全部以初中學校構成的教育集團,探索初中教研聯合模式。

(作者郅庭瑾系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院長,吳晶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更多從教師出發贏得真正認同
體育強國建設的根本在青少年體育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