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悲哀!發達的驛站,卻成了帝王博美人一笑的工具!

悲哀!發達的驛站,卻成了帝王博美人一笑的工具!

隋唐時期,更為普遍存在的則為私營旅舍,當時仍沿襲前代稱為「逆旅」。逆,是迎接的意思,逆旅指迎接行旅中的來往人員。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由於交通暢通,商品經濟大大發展,隨之私營逆旅發展很快。這些私人旅舍比較自由,一般開在驛路沿線的村鎮之中,有的還同時開設酒店,使旅途勞累的客人有吃有喝,美美休息一宿。唐張籍詩「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就典型地描寫出四川成都附近一些私人逆旅兼酒家的狀況。張籍另一首詩則說:「野店臨江浦,門前有桔花。停燈待賈客,賣酒與漁家。」這些詩都說民間客店大多臨靠江岸道邊。有些私人客店也開在城內商業區,如首都長安西市的「竇家店」和崇仁坊的「王家店」等等。

到唐朝時候,逆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設施。在唐詩和唐人小說中有許多關於逆旅的描述,也流傳著許多逆旅的傳奇故事。著名的「定婚店」的故事,就是在逆旅中發生的: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有一名叫韋固的書生,在宋城旅店,一位算命老人告訴他,一切婚姻皆由前世既定,冥冥之間有一赤繩早把男女雙方系好,誰也逃脫不了上天的安排。

後來韋固的婚姻果如老人所說,幾經周折,仍娶了他原先認為是貧賤家的女兒(《太平廣記》)。其他唐人小說中也不乏有關的內容。唐太宗時著名大臣馬周,在落魄時也曾住在新豐逆旅。客店主人見他貧窮,開始怠慢他,後來見他氣度不凡,常常「命酒悠然獨酌」,慢慢敬重他,厚待他。最後馬周為唐太宗所賞識,成了朝廷重臣(《談賓錄》)。中唐詩人李賀還專為之作了一首詩,云:「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唐朝郵驛史是整個唐朝史的縮影。郵驛的繁榮反映了唐朝的繁盛景象,而唐朝統治者的奢侈腐朽和後期政局的混亂,在郵驛部門也有折射。下面發生在唐朝郵驛路上和驛館中的事件便是明證。

中唐時候,宦官的勢力越來越大,有的宦官甚至把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對朝廷大臣更是極不尊重。唐憲宗時,詩人元稹任御史職。當他從外地返京時,途中居在敷水驛。正巧宦官劉士元也趕到這裡。雙方在驛中爭起客廳來。劉士元生了氣,推門便闖進了元稹的卧室,元稹急得鞋子也沒來得及穿上跑到外面。劉士元緊追不捨,用棒槌打傷了元稹的臉。這件事鬧到了皇帝那裡,皇帝還是偏袒宦官一邊。

唐朝統治者利用驛傳,恣行享樂、作威作福的事更是不勝枚舉。安史之亂的頭目之一史思明曾利用洛陽的郵驛快馬把鮮櫻桃送給河北他的兒子史朝義。唐憲宗時皇室喜歡吃南方的蚶子,每年用「郵子」萬人從明州(今浙江寧波)把鮮蚶及時運到長安,百姓不勝其疲。歷史上最有名的郵驛運物要數「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故事。「紅塵」指鬧市上的塵土,形容驛騎一路快馬經過許多大城市,「妃子」就是楊貴妃。講的是唐玄宗時宮廷奢侈成風的事。據說楊貴妃愛吃鮮荔枝,每年結實時唐玄宗總要派專人給她從產地四川涪州運送這種果品。

從涪州到長安不啻數千里之遙,經驛道快馬的長途傳送,到達京師時要求荔枝鮮味不變,的確不容易做到,途中驛使要累死許多人。這一事實曾經引起當時正直人士的無限憤怒,不少詩人以此作為寫詩的主題,借古諷今。杜甫的一首詩說道:「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百馬死山谷,到今耆舊悲。」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詩寫的是:「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絕句三首》)。第一首詩杜甫借漢朝的史實諷諭今人,感嘆為了吃上荔枝,人馬睏乏,慘死山谷,至今父老們還聞虎色變,愁苦萬分。第二首詩杜牧說的是:一路上風塵滾滾,驛馬賓士,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有緊急的軍情,卻無人知曉這只不過是為了寵妃要吃鮮荔枝,君王以此博美人一笑。這都是抨擊時政的佳篇,狠狠批評了封建帝王奢侈浪費不顧人民死活的行為。

唐朝的驛傳,到後期由於政局的混亂,越來越不景氣,有些原來豪華的驛館荒蕪了。有些偏僻地區的驛站甚至停辦。唐憲宗時,李勃充當澤潞節度的弔祭使。回朝後他把沿途所見驛途殘毀的情況向皇帝作了彙報:「道途不修,驛馬多死」。澤潞在今山西東南部,離京都長安並不遠,唐憲宗覽表後十分震驚。前面說到的褒城驛的例子,當然更為觸目驚心。此外,自安史之亂後,四川一些地區的驛路驛站就已很荒涼,詩人杜甫和賈島的詩中皆有反映。杜甫行至梓州(今四川三台)時,看到驛舍成了泉水旁的荒屋。賈島策杖踽[jǔ舉]行在山中,找不到梓州驛究竟在哪裡:「策杖馳山驛,逢人問梓州」。這些詩,是唐朝殘敗政局的寫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被人忽略的盛世,這才是中國盛世的巔峰,唐朝也沾他的光
唐朝女人為何以胖為美?除了男人喜歡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