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駐世貿組織代表:知識產權不應成為貿易保護主義工具

中國駐世貿組織代表:知識產權不應成為貿易保護主義工具

中國駐世貿組織代表:知識產權不應成為貿易保護主義工具

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張向晨

新華社日內瓦5月28日電,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張向晨28日在世貿組織會議上表示,知識產權和技術應當成為世界各國之間創新合作的橋樑,而不能被用來作為貿易保護主義工具,更不能拿來用作遏制他國發展。

在當天世貿組織舉行的爭端解決機構全體成員會議上,美國援引之前的「301調查」結果,指責中國強制美國出口企業進行技術轉讓。對此,張向晨代表中方予以回應。

張向晨表示,美國企業對華技術轉讓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是企業雙向選擇和自主決策的結果,不能把正常的商業交易行為視作政府採購的強制行為。美國是技術轉讓中主要的獲益者,而中國是美國技術出口的目的地國之一,是美方技術轉讓收益的重要來源。

張向晨強調,市場准入與強制技術轉讓是截然不同的問題。美國指責中國的合資合作要求、股比限制和行政審批程序,實質是針對中國的市場准入制度,與強制技術轉讓無關。美方這樣做是在「指鹿為馬」。事實上,世貿組織成員有權對市場准入做出保留,這些保留體現在成員的入世承諾中,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多數成員的普遍做法。

張向晨指出,美國「301調查」報告中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中國法律規定外國企業必須轉讓技術給中國合作夥伴,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中國違反其在世貿組織做出的承諾,以技術轉讓作為外資市場准入的前提條件。

張向晨說,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取得的進步和成績,並非靠所謂的強制技術轉讓取得。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更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但知識產權制度的核心是促進技術的傳播,使創新成果的福祉為人類所共享,而不能被作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更不能用作遏制他國發展。

所謂「301調查」源自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該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並可在調查結束後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這一調查由美國自身發起、調查、裁決、執行,具有強烈的單邊主義色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我國科技期刊數量世界第三 質量不高如何做強
阿里發布量子計算新研究成果 引美國科學界熱議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