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行氣除滿,溫中燥濕——厚朴溫中湯

行氣除滿,溫中燥濕——厚朴溫中湯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溫中燥濕的湯——厚朴溫中湯

厚朴溫中湯

行氣除滿,溫中燥濕——厚朴溫中湯

歌訣

厚朴溫中陳草苓,乾薑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脘腹脹滿用皆靈。

組成

厚朴(姜制)、陳皮(去白)各30g,甘草(炙)、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各15g,乾薑2g。

用法

合為粗散,每服15g,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溫服。忌一切冷物。現代用法:按原方比例酌定用量,加姜3片,水煎服。

配伍特點

以行氣為主,兼以溫中燥濕以除滿。

主治

脾胃寒濕氣滯證。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膩,脈沉弦。

辯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脾胃氣滯寒濕證之常用方。以脘腹脹滿或疼痛,舌苔白膩,脈沉弦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痛甚者,可加肉桂、良姜以溫中散寒。兼身重肢腫者,可加大腹皮以下氣利水。

禁忌

本方藥性溫燥,脘腹脹滿,屬於氣虛不運或胃陰不足者,不宜使用,以免耗氣傷陰。氣滯化熱者亦忌用。

故事一則

劉健英,男,50歲。零陵芝城鎮人。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嘔則少安,發無定時,惟飲冷感寒即發。昨日又劇痛,遍及全腹,鳴聲上下相逐,喜嘔,欲飲熱湯。先以為胃中寒,服理中湯不效。

再診,脈微細,舌白潤無苔,噫氣或吐痰則痛緩,按其胃無異狀,腹則臌脹如鼓,病在腹而不在胃,審系寒濕結聚之證。蓋其人嗜酒則濕多,濕多則陰盛,陰盛則胃寒而濕不化,水濕相搏,上下攻沖,故痛而作嘔。治當溫中寬脹燥濕為宜。前服理中湯不效者,由於參術之補,有礙寒濕之行,而轉以滋脹,雖有乾薑暖中而不化氣,氣不行則水不去,是以不效。

改以厚朴溫中湯,溫中宮則水濕通暢,調滯氣則脹寬痛止。但服後腹中攻痛尤甚,旋而雷鳴,大吐痰涎碗許,小便增長,遂得脹寬痛解。其先劇而後緩者,是邪正相爭,卒得最後之勝利,亦即古人「若葯不瞑眩,厥疾不瘳」之理也。再劑,諸證如失,略事調補而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醫在線 的精彩文章:

痱子濕疹傻傻分不清?最全濕疹指南,教你辨清癥狀,遠離瘙癢~
夏天這個習慣「催人老」!後果很嚴重,再不重視就晚了……

TAG:國醫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