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 | 為什麼學中醫必讀黃帝內經?

中醫 | 為什麼學中醫必讀黃帝內經?



 


導讀




對於學過中醫的人來說,《黃帝內經》可謂是不可不知的,即便從來沒有看過原文,但在老師和名醫的熏陶之下,也知道這本書的地位可謂是無可撼動的。或許古代同時代有類似的有著相同地位的書,這就是《漢書·藝文志》上所記載的。




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可以看到,《黃帝內經》只是醫經七家中的一本,另外六本想必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可惜啊,其餘六本都已經失傳了,而僅存的《黃帝內經》,也仍有所缺失。但畢竟是唯一留下來的,它的珍貴之處也就可想而知了。




1、越是神秘,越是珍貴





談到一本書,我們常常最先關注的不是它的內容,而是它是由誰寫,也就是它的作者是誰?那麼《黃帝內經》呢?是否就如它的名字所寫的那樣,是黃帝所作呢?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關於這個問題呢,我們先不要得出明確的結論。直接說出我的答案,那就沒有意思了,先來看看別人是怎麼認為的: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神農、黃帝而後能入說

西漢·劉安《淮南子》

)。




當然,這只是他個人的意見,有的人跟從,也有的人反對,在沒有明確的結果之前,一切說法都是有可能成立的,我們都應該保持尊重。同樣的,大多數人是這樣認為的:




《內經·素問》,世稱黃帝岐伯問答之書,乃觀其旨意,殆非一時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

明·呂復




這就很有意思了,按照他的觀點,一本書的作者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所寫的內容彙集成了一本書,這個工程可謂是相當浩大的,且根據文獻研究,各篇的文風,觀點都不盡相同,有些甚至相差甚多,這就為這個觀點提供了證據,因此大多數人都認同這個觀點。



那麼,有沒有認為《黃帝內經》就是皇帝所寫呢?這也是有的。




乃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於是雷公之倫,授業傳之,而《內經》作矣。(

北宋·林億




同樣持這個觀點的還有唐·王冰、南宋·史崧、明·張介賓,也都算得上是很有名的古代醫家了。




2、以用為要





以上呢,是在講《黃帝內經》的珍貴之處,那麼一個知識珍貴,就一定要學么?這就不一定了。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義和以及能給我們自身帶來的價值,這才是我們大多數人所關心的。




它的意義呢,最簡單的來說就是指導臨床。就如前面所說,理、法是方、葯的基礎,知道了理論,才能開出合適的方葯。其最直觀的例子,便是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葯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序》




而《傷寒雜病論》得以和《黃帝內經》並稱為四大經典之一,它的臨床價值是眾所周知的,而《黃帝內經》作為其理論的一部分,也同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個例子便是著名的補土派的著作《脾胃論》了。不知道補土派?它的主要觀點就是講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此引用了諸多《黃帝內經》中的原文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

《黃帝內經》




由此而發展起來的脾胃學說,便解決了諸多的臨床問題,其中著名的補中益氣湯,至今仍為臨床所常用。



而事實上,《內經》中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給我們帶來靈感,由此便可發展為一種治法,或者是一種學說。




如劉完素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病機十九條中關於火熱的論述,便有了火熱論,提出「六氣皆從火化」。




而張從正則根據《內經》中關於病因的論述:

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靈樞·百病始生》)

以及相關的治法,便有了汗吐下三法以祛邪的攻邪派。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蘇葉(微信號:1355491207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的精彩文章:

穴位 | 手上有一個「美人穴」,腿上有個「六味地黃丸」

TAG: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