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愛孩子就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嗎?

愛孩子就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嗎?

愛孩子就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嗎?

很多人擔心 「溺愛」孩子,或是縱容孩子,這是因為他們錯把自由理解為放縱,這種誤解讓許多教師和家長在錯誤教育的路上走得很遠。文字經常會誤導人,「愛」和「溺愛」表面看來有共同要素,事實上它們不是一種東西程度上的深淺,而是完全相反的兩種東西。「愛」必定包含著自由,而所謂「溺愛」,則是披著愛的外衣的「過度管制」。

——尹建莉

愛孩子就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來自尹建莉父母學堂00:0013:42

文|昔日來臨

尹建莉老師的先進教育理念,「愛與自由」已經被家長們廣泛接受,儘可能滿足孩子,避免產生匱乏感的思想也已經深入人心。

然而,由此產生的新問題是,愛孩子是否就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愛與自由的度在哪裡呢?

愛孩子就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嗎?

實際上,儘可能滿足不是必須全部滿足,滿不滿足孩子的要求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關注到他的情緒和情緒背後的需求。

簡單的說,我們對孩子情緒和需求的關注是無條件的,是全然接納的。全然接納不是指必須認可和贊同孩子的一切行為,接納指的是不因為這些行為和情緒否定,評判一個人。

孩子是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主人,不管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我們都要關注他的情緒和需求,不評判不否定孩子,始終如一地愛她,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的基礎是信任,愛的通道是看到行為背後的情緒和原因。

1

愛的基礎

孩子很晚了還不睡覺,我們是關注到了他渴望我們的陪伴,還是認為他「麻煩」?

孩子被別人欺負,不想去上學,我們是關注到了他的無助,還是覺得他「懦弱」?

孩子各種買買買,我們是關注到了他的匱乏感,還是給他貼一個「不知滿足」的標籤?

可以看到,在不信任的前提下,我們的反應是看不到孩子的真正需要的,當然也就談不上接納和愛。

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夠了解、感受到孩子的需要。所以說,信任是愛的基礎。

2

愛的通道。

經常會看到家長問這樣的問題:「有時候我不知道我這樣的愛是真愛還是溺愛,怎麼感覺孩子一不順心就哭鬧呢?是他還小還是我處理問題時的方法不對,對他造成的影響呢?有時候實在忍受不了他的的時候,我選擇自己呆會,讓他在一邊哭鬧會兒,但是孩子會特別害怕我不理他。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我應該怎麼做才能減少他的哭鬧呢?」

這位媽媽特別害怕孩子哭鬧,雖然不吼,但是還是想馬上停止孩子的哭鬧。她常常試圖通過對孩子的解釋、勸慰,消除孩子的感受。

通過溝通了解到,根本原因是媽媽對哭鬧是排斥的,她的父母也是制止她哭鬧的。孩子的哭鬧讓她感覺自己很無能很崩潰,這給她帶來很大的壓力和焦慮,她以為消除了哭鬧,就能消除內心裡的負擔。

其實,哭鬧(或者其他情緒)只是孩子的一種表達,一個信號,它在告訴我們,我們可能沒有關注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就像是警報器響了,我們要做的是去找起火的地方,而不是想方設法不讓它發出響聲。

如果我們的關注點是在消除自己的心理負擔,消除哭鬧上,那麼,孩子是感受不到被看見和被接納的。孩子說不出,但是情緒被堵住了肯定不舒服,只有繼續哭鬧。

允許孩子釋放他的情緒,平時經常和孩子溝通,讓孩子可以沒有負擔沒有顧忌地說出他的感受。

如果孩子小,說不出也沒關係,用心觀察著就是了。關注、傾聽、陪伴、不評判、不說教,及時的回應,認同孩子的感受。孩子感受到被認同,情緒能流動,心情就舒暢了,愛的通道順暢,情緒很快就流走了。

有時候,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不容易看見,這個通道似乎不那麼清晰。不知道原因,可不可以接納?當然可以!之前說過,接納不是指必須認可和贊同孩子的一切行為,接納指的是不因為這些行為和情緒否定,評判孩子。這就需要回到信任這個基礎上,如果相信孩子是向上向善的,相互信任這個基礎牢固,我們真正去關注、傾聽孩子的情緒和需求,那麼通道自然打開,愛是有聯結的流動的。信任孩子,不評判不否定,即使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仍然不很了解,但我們的愛和接納,孩子是感受得到的。有時,只需要一個擁抱,勝過言語無數。

誰都會有情緒,我們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也需要被看見被接納。我們不必扮演超人的形象,當我們有情緒、感到疲倦的時候,可以坦誠的告訴孩子告訴家人我們的真實感受和需求:「我現在感到不高興,可不可以抱一抱我?」在我們真實表達自己的時候,我們是看見自己的,通道是打開的,接納自己,讓自己的情緒也能夠流動,調整好了自己,也就更能理解孩子,接納孩子了。

簡言之,沒有信任就沒有接納。孩子發出的信號,家長如果視而不見,甚至強行關閉,迷失在自己的焦慮和臆想中,通道也就消失了。

3

真正的愛與自由

咱們回到誤區的問題,剛才說到,滿不滿足孩子的要求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關注到他的情緒和情緒背後的需求。

那麼,另一方面,無限滿足也並不意味著就是無條件的愛。

比如說,

「別煩我,拿著你的手機去玩去。」

「又不想去上學,隨你便吧。」

「好啦好啦,別哭了,給你買給你買。」

這樣的回答和做法,就是溺愛,孩子的要求看似是滿足的,然而在這滿足中看不到關懷,看不到愛,孩子的情緒和情緒背後的需求仍然被忽視,通道是關閉的,只是家長圖輕鬆息事寧人的手段,心底仍然是缺愛的。

所以,無條件的愛是對孩子情緒和需求的關注無條件,並不是對所有要求的無限滿足。

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滿足孩子,孩子也不需要永遠都順心,而且事實上孩子非常需要界限帶來的安全感。

如果我可以沒有界限,那也意味著別人也可以隨時對我沒有界限,這是非常讓人惶恐的一件事。

有一個明確的合理的界限穩定的履行,反而是讓孩子更感到安心的,孩子會明了界限之內,他可以安心的擁有,這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放心,內在秩序也由此而建立。

有時我們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會有情緒,我們可以怎麼做?

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抱持性環境,我們自己的情緒穩定,溫和坦誠地告訴孩子,因為某些原因無法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你不開心,我們和你在一起,並且允許孩子釋放他的情緒。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通道一直是打開的。重要的是,父母允許孩子釋放被拒絕後的情緒,孩子也會體驗到被理解和接納,孩子會了解,父母只是拒絕了他現在的這個要求,並不是要拋棄他。

這也就是很多家長糾結的「度」的處理關鍵:其實「度」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

不是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度」來對待孩子的需求,而是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給出的「度」在哪裡,並且清晰地告訴孩子,這樣孩子的內心會逐漸建立起新的秩序。

愛孩子就要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