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的59式中型坦克為什麼打得最好

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的59式中型坦克為什麼打得最好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共參戰各型坦克600多輛,爬山涉水,闖關履險,支援步兵橫掃越北,為取得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由於越北地區地形環境複雜,山高林密,谷深坡陡,峽口林立,小道羊腸,坦克機動時受到很多限制。而且越軍組織了重重防線,部署大量反坦克兵器,憑險防守,火力猛烈。因此解放軍坦克兵雖然英勇作戰,但自身亦損失較大。據戰後統計,坦克共戰損500多輛次,其中大多數得到修復,另毀傷過重而報廢的有40餘輛,坦克兵傷亡500餘人。

在戰傷和報廢的坦克中,與其所承擔的任務相比,損失程度相對最輕的是59式中型坦克,共參戰80輛,負傷25輛,報廢5輛。那麼,為何59式中型坦克的損失最輕呢?

5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兵器617廠根據蘇聯T-54A中型坦克仿製而成的,首批產品於1959年9月裝備部隊,被命名為1959式中型坦克。在當年的國慶十周年閱兵中,59式中型坦克首次亮相,以33輛組成中型坦克方隊駛過天安門廣場,給觀禮的中外來賓和人民群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技術指標上看,59式中型車長9米,寬3.27米,高2.4米,戰鬥全重34噸,乘員4人。炮塔正面裝甲厚220毫米,車體前裝甲厚100毫米,傾角30°,車體側裝甲厚80毫米。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時,最大公路行程560公里。武器系統由1門100毫米線膛炮、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1挺7.62毫米航向機槍組成。配有紅外夜視儀,可夜間行駛。車體首部和側面裝甲較厚,炮塔呈流線形,抗彈能力較好。

我們都知道,衡量一輛坦克是否優秀,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是最重要的三大指標。以59式中型坦克而論,其三大指標均衡結合,總體戰鬥力在同類武器中位居國際先進水平。這首先在於蘇聯的兵器工業發達,坦克製造水平很高。仿製而成的59式中型坦克也繼承了上述優秀,既提高了解放軍的合成戰鬥力,也為坦克的國產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到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59式中型坦克的優點得到充分發揮。首先是火力,100毫米坦克炮威力強大,對於摧毀越軍的技術兵器、土木質工事和殺傷集群人員作用顯著。同時車上裝備的3挺12.7毫米機槍操縱方便,火力猛烈,可同時壓制高仰角、低俯角和車前等方向的敵人,彌補了坦克炮的射擊弱點,並消除敵方對坦克的抵近攻擊威脅。其次是防護力,59式中型坦克的車體裝甲要比62式輕型坦克、63式水陸坦克的裝甲厚幾倍,因此受到越軍反坦克武器攻擊的傷害也小得多,戰損也就小。

唯一比較明顯的弱點在於機動性上,因為59式中型坦克重量比較大,速度相對就慢一些。在道路較好的條件下作戰,這個弱點還算不了什麼,畢竟就是慢點,也不是慢得太多。但在越北地區非常複雜的環境下作戰,道路稀少且路況較差,河流縱橫密布,開進沿途要經過很多橋樑,沒有橋的地方坦克就須涉水過河。這時重量較大的坦克便會吃虧,要不就過不去橋,要不涉水過河時就會被陷住,機動性於是大打折扣。

59式中型坦克最終能攻難度險,克敵制勝,除了前述的火力和防護力方面的優點外,發揮出色的保障力量也立下大功。如作戰第一階段向邊境要點東溪突擊時,跟隨59式中型坦克前進的運動保障隊一路頻繁上下坦克進行搶修作業,移石填河,修橋鋪路,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坦克前進排除了障礙。除了保障作業外,他們還承擔了步兵的職責,一路同阻擊的越軍作戰,積極殲敵,取得了一定戰果。當時指揮坦克團突擊的副團長看到運動保障隊的出色表現,非常高興,當場誇獎道:「你們幹得好哇!回去給你們請功!」

59式中型坦克的勝利,來自集體的力量,來自信仰的力量,來自軍魂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越軍一個機槍暗堡攔路,解放軍連上5名火箭筒手才打掉它
對越反擊戰,英雄連圍困殘敵引蛇出洞截殺越軍軍官隊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