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好太空「掘金」機會 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聯盟成立

看好太空「掘金」機會 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聯盟成立

馬斯克的「獵鷹」火箭與「星鏈」星座計劃,引發全球市場對太空產業的遐想。與他有著同樣夢想的中國人,正在加速對太空產業的布局。

5月27日下午,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三亞研究中心,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宣告成立。該聯盟由航天產業研究單位、有關院校及商業航天企業等50餘家單位聯合發起。

這是國內首個針對商業航天的聯盟。21世紀經濟報道注意到,該聯盟不僅有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三亞研究中心這樣的官方色彩的科研機構,也不乏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等近幾年小有名氣的民營航天企業,可謂是代表廣泛。

聯盟發起單位之一、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三亞研究中心主任楊天梁表示,商業航天產業聯盟是一個公益性的聯合體,旨在推動商業航天的發展,豐富商業航天的生態環境。成立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希望為產業健康發展搭建一個開放、兼容、多元、合作的綜合平台。

中國商業航天浪潮肇始於2015年前後。短短三年之間,政策和市場保持良好互動,深邃的太空被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視為潛藏商機的寶礦。這三年,國內商業航天企業完成了從衛星設計研製、火箭研製發射到衛星在軌運營及商業化應用的「從0到1」,商業航天在國內逐漸形成自循環的生態系統;也正是這三年,以北斗導航、高景一號等重大專項突破為引領,中國商業航天企業不僅繼續深耕導航、通信、遙感三大主流市場,還開始擴展至衛星互聯網、高通量通信、科研實驗衛星等應用場景。

聯盟聯合發起單位、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7年下半年到2020年,以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及上市公司為代表的衛星運營機構發起多個衛星星座計劃,衛星和火箭的需求大幅增加。這將帶來大量航天製造業市場機會,湧現更多民營航天企業,同時將流入更多的市場化資本。

該院聯合創始人牛旼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區域格局看,科研資源、人才儲備豐富的北京,如今已經成為商業航天的總部基地與科研基地,而南京、武漢、西安、廣州、深圳等軍工產業鏈、製造產業鏈發達的地區成為商業航天的生產集聚區域。

海南有著航天產業資源,業內有「北有文昌發射場,南有三亞遙感園」之稱。前述聯盟的發起地既是海南航天南部的重地。牛旼告訴記者,收到國家自貿區(港)政策的加持,海南的商業航天未來將有不錯的發展機會,比如海南島很可能在中國商業航天國際化的政策上實現突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富士康完成IPO戰投遴選 BAT互聯網巨頭或優先入圍
萬達創新加速器「半年報」:超1/3項目醞釀與集團展開深度合作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