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加坡為什麼將繁體漢字簡化成簡體漢字?

新加坡為什麼將繁體漢字簡化成簡體漢字?

新加坡的語言政策,是李光耀和他的內閣一手制定的。

李光耀可以說就是一個馬基維利亞主義者,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在新加坡也不是一個原生態國家,他不受什麼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觀的束縛,他所有的考慮就是經世致用。

所以不要從中國人對漢語漢字的感情角度去評價李光耀。


李光耀在他的自傳《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講得非常清楚。他把新加坡的語言政策這個問題看得非常重要,關乎到新加坡的生死存亡、國家興敗。事實證明新加坡的雙語政策是比較成功的。

1、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必須設置一個共通語。而英語就是很好的〖價值觀中立〗的語言,不會引發個各民族之間的語言地位之爭。其次,作為前英國殖民地,以及英語的強勢,英語肯定是首選。

2、新加坡華人佔大多數,華裔的雙語就是英語加漢語。漢字本來就異體眾多,新加坡華人移民主要來自福建和廣東,當時新加坡漢字非常混亂,方言字、異體字、簡體、繁體並用。

李光耀政府當時認為傳統漢字難寫難認,也開始著手規範、簡化漢字:

1969年,新加坡公布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為「異體簡化字」),均與中國公布的簡化字相同。

1974年,又公布《簡體字總表》,收簡體字2248個,包括了中國公布的《簡體字總表》(部分),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如「要」、「窗」。

1976年5月,頒布《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

新加坡簡化漢字和中國簡化漢字的比較,大部分差不多。

3、從七十年代末期,李光耀開始接觸中國,他在當時意識到中國未來會崛起,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認為,恐怕當時全世界只有他有這樣的眼光。

我記得李光耀對鄧說過 ,是大意,不是原文引用,出處忘記了:我們都是無田無地的文盲後代,沒有辦法才到南洋混口飯吃,我們都可以成功,你們都是中國本土狀元秀才的後代,沒有理由不成功的。

其實,鄧就是看到新加坡的榜樣力量,決定改革開放和經濟特區設立。

如果以大歷史眼光看1000年的人類歷史,上半場是西方崛起,下半場可能就是中國復興,那麼李和鄧,都是改變歷史,影響千萬年命運的人物。

1976年後,新加坡完全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制訂的簡化字,頒布《簡體字總表》、《異體字表》和《新舊字形對照表》。同時廢除台灣使用的注音符號,引入漢語拼音:

李光耀推廣普通話:

是我,我也會這樣干呀,既然你覺得這個國家未來有前途,我們就用他們的制定文字和注音符號,用現成的,何必自己費力費神去搞一套呢?

今天,大多數新加坡華人能懂普通話和簡化字,跟中國人交流毫無障礙,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我記得以前看到美國外交學院的一個定量研究後的結論是:掌握一門外語,如果用金錢衡量的話,等於五十萬美元。雙語的優勢是不言自明的。

你可以不喜歡李光耀,但你不能否認他是一個有眼光的人,他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將一個貧窮的國家,打造成世界上最富裕、最安全的國家,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他難道沒有兩把兩刷子?

白人說他不民主,他的伶牙俐齒把白人懟得沒話說。

--------------------------------------------------------------

綜上所述;

1、新加坡使用簡化字,完全基於實用現實主義考慮,不要用母語感情去抬高或者貶低。

2、新加坡1976以後使用的簡化字,就是用的中國的簡化字,也就是規範漢字。

3、新加坡的漢字和漢語教育,也學習的漢語拼音和普通話,跟中國完全一樣。

4、新加坡使用漢字電子信息處理體系,就是用的中國在1980年發布中文信息處理的國家標準:GB2312-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是強制使用中文編碼。

――――――――――――――


新加坡為什麼採用我們的簡化字,就是簡化字確實比較成功。相比繁體字優勢很大。

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今天的我們幾乎天天跟漢字打交道,起碼要知道一些常識,規範漢字是怎麼來的,

規範漢字是一個巨大系統工程,不要聽網上那些笨蛋胡言亂語什麼「殘體字」,什麼「閉門造車,拍腦袋瞎簡化」,當然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那是兩難選擇。規範漢字整體優於港台的繁體字的。

規範漢字是從新中國建立以後的文字改革開始的。頒布多個漢字規範、簡化、整理方案上分步分批實現的,過程長達幾十年。


規範漢字從「字形、字量、字序、字音」四個方面頒布幾十個規範文件,可謂嘔心瀝血:

引自:二十世紀的現代漢字研究,蘇培成(書海出版社,2001),頁511,


規範漢字的「字形」和「字量」來自兩個核心規範文獻:

1、《簡化字總表》,最新標準的1986年10月

2、《通用規範漢字表》,最新標準是2013年版本

3、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將漢語拼音、規範漢字、普通話上升到法定語言文字的高度,規定了中國的語言政策,明確母語基礎教育方案。


在電腦、手機上用的《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目前有三個標準:

GB2312——80編碼方案,於1981年發布,收錄漢字6763個,採用雙位元組編碼。

《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華人GBK編碼方案,於1993年發布,收錄漢字21003個,採用雙位元組編碼。

GB18030編碼方案於2000年發布第一版,收錄漢字27533個,2005年發布第二版,收錄漢字70000餘個,以及多種少數民族文字。GB18030採用單位元組、雙位元組、四位元組分段編碼。

所以,再不要隨便認為簡化字和規範漢字,就是倉促搞出來的,。其實有過激烈的學術爭論,以及大量的學術研究,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

160評論

不二齋書法家05-02 18:51

174贊

現在不少公司組織出國旅遊會選擇新馬泰,價格實惠,和這幾個國家級的文化也相近,他們應該都屬於漢文化圈吧。

我一個朋友就是以這種形式去新加坡玩了幾天,回來告訴我說新加坡不用繁體字,也和我們一樣用簡體。

我很驚訝,驚訝的是在異國他鄉竟然還有人使用中國漢子,於是上網一搜,果不其然,漢子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而且還是簡體字。

具體原因大概是一是由於簡體字確實比繁體字筆畫儉省很多,方便學習、書寫,另一個方面也能和中國大陸掛鉤,更容易交流,從而方便發展旅遊和商業,總是是以實用為目的。

關於繁體字和簡體字,歷來有很多的爭議,甚至還有委員提議要部分恢復繁體字。

有人認為繁體字更加有文化,比如馮小剛就說過現在的簡體字「愛」字無心,也能體現中國文化的傳承。

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漢字的簡化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簡化漢字也是必然的趨勢,不應該再恢復繁體字了。

但是,不管是繁體還是簡體,他都是屬於漢字的一部分,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魯迅當年說的話是錯的。

你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