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就是這麼「局氣」:中國空間站向世界發出邀請!

中國就是這麼「局氣」:中國空間站向世界發出邀請!

當地時間5月28日晚,中國常駐維也納代表團與聯合國外空司在維也納共同舉辦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正式開啟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盛情邀請世界各國積极參与,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

當中國的空間站以開放的態度向全世界發出邀請的這一刻,你是否還記得那段中國航天「抱大腿」,曾努力想要與美俄等航天大國在載人航天項目上尋求合作的心酸往事。

彼時,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歐洲太空局、加拿大、日本、巴西等6個太空機構共16個國家地區機構參與研製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載人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已閃耀太空,成為人類探索太空國際合作的典範。

而中國也曾對國際空間站心嚮往之。早在國際空間站項目啟動之初,中國就有意作為項目啟動方與世界各國在航天領域展開國際合作,卻被美國以空間站技術有軍事用途為由,拒絕中國加入。而在2000年底,時任中國科技部部長的朱麗蘭就曾表示,中國將在第十個五年計劃中增加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爭取加入國際空間站計劃,但這一次中國依舊被美方再次拒絕。

史忠俊大使致辭。

中國以和平的姿態想要與世界各國展開太空領域的國際合作這件事本無可厚非,也曾得到許多有識之士的肯定。早在2003年,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神舟五號」取得圓滿成功之後,世界上第二位登上月球的人巴茲·奧爾德林就曾呼籲,美國宇航局應考慮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上對中國報以歡迎的態度。俄羅斯的航天專家當時也表示,有意邀請中國參加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但主導國際空間站項目的美國政府始終沒有允許中國加入到國際空間站的建設計劃之中。

事實上,出於意識形態等諸多方面的原因,美國對中國航天的發展一直抱有戒心。為了防止「莫須有」的航天技術的擴散,保持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中的絕對優勢,美國一直堅決抵制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計劃。

而這還僅僅是美國在航天領域全方面封殺中國的「冰山一角」。實際上,中國航天事業自誕生以來就一直都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和遏制。這種封鎖和遏制幾乎就是無差別的。

然而也正是「得益」西方的封鎖和遏制中,中國的航天事業依靠自己的力量艱難發展,通過一代一代航天人的奉獻與犧牲在夾縫中為中國拼出了一個航天大國的地位!

今天,中國有了可以發射低、中、高不同軌道的12型運載火箭。

有了以墨子、悟空為代表的在軌衛星超過200顆,總量世界第二。

還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實驗室。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打造出的探月工程.....

有一天,當我們依靠自己的努力有機會走到了世界科技前列,成為一種別人的現實需求時,我們又會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那些曾經想要「扼殺」我們的對手呢。今天,中國以這種方式給出了答案。

在5月28日的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上,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史忠俊大使向世界闡明了中國開放、和平、共贏的外空國際合作理念,歡迎各方參與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攜手翱翔太空,謀求共同利益。

史大使表示,1967年外空條約莊嚴宣告,外空探索和利用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並應為全人類謀福利。中國空間站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中國願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中國空間站打造成全人類在外空共同的家。希望各國通過在中國空間站的合作增進互信,打造真誠合作、互利互惠的典範,讓外空成為促進人類共同福祉的新疆域,而不是競爭對抗的新戰場。

中國的空間站按計劃將於2022年建成並投入使用。而在2016年,聯合國就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簽署《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國際合作諒解備忘錄》,商定利用中國空間站為各國提供科學實驗機會,並在未來為他國航天員或載荷專家提供在軌飛行機會。中國和聯合國邀請各方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三種模式的合作:一是利用自行研製的實驗載荷在空間站艙內開展實驗。二是利用中方提供的實驗載荷在空間站艙內開展實驗。三是利用自行研製的艙外載荷在空間站艙外開展實驗。下一步,中國和聯合國將對收到的合作申請進行聯合審核評估,確定具體合作項目後由相關各方組織實施。

這樣一種開放不設防的態度也意味著,國際空間站在按原計劃於2024年退役之後,目前已沒有空間站計劃的,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可以按照規則向中方提起申請,在中國的空間站內開展空間實驗。中國這一波「以德報怨」的操作以實際行動向全世界演示了什麼才叫做開放坦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這種在科技領域的開放態度卻又是中國心懷世界的「冰山一角」。另一個在扼殺中成長,最終發展壯大卻又「反哺」世界的例子就是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了。

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事上 ,中國和歐洲曾經走得很近,雙方最初是報以合作的態度。在二十一世紀初期,「多極化世界」浪潮席捲歐洲的時候,歐盟決定把中國納入歐盟在2002年就已啟動的「伽利略」計劃中,中國成為第一個非歐盟的參與國。

而在幾年前 ,中國其實早已啟動自己的區域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 「北斗」一號 。但這個系統尚屬實驗開發階段 ,技術指標遠遠落後於行業大佬GPS,也落後於歐盟的「伽利略」系統 ,且「北斗」一號是區域性導航系統 ,商用價值不高。突然曾經一直抵制自己,技術上還遠超自己的歐洲 人主動 「邀請 」 中國合作開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這種「熱情」讓一直被冷眼看待的中國無法招架編欣然接受了。

2004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中方很快就將第一筆合作款項打到對方賬戶。但好景不長,由於衛星導航系統在現代戰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感到威脅的美國對自己的歐洲盟友開始軟硬兼施,既在技術上開始支持歐洲「伽利略」系統的開發。同時又以美國主導的歐洲對華武器禁運為由從中作梗,意圖將歐洲拉回自己的陣營,歐盟在綜合考量之後決定將中國「排擠」出「伽利略」系統的開發 。眼看自己一片真心投入巨額資金卻得到歐洲的背信棄義 ,中國「一氣之下」便選擇退出歐洲主導的「伽利略」導航系統,開始重拾自己險些放棄的「北斗」導航系統。

後來就出現了大家喜聞樂見的一幕,現如今中國已領先於歐洲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造世界上第三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並以毫無不吝嗇的態度分享自己的智慧與經驗,開始將「北斗」導航系統服務於「一帶一路」國家的建設,目前,北斗系統已經覆蓋了巴基斯坦、沙特、緬甸、埃及、印尼等近3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且因為北斗在赤道面靜止軌道上布有5顆高軌地球同步衛星的獨特設計,使得「北斗」系統在東南亞這樣的低緯度地區抗遮擋能力強,比其他系統信號更好。

中國就是以這樣一種「局氣」的態度真心實意去促進人類的發展。因為自己曾經落後,弱小,無力,被冷眼以待,所以才更加明白國之大者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去構建世界秩序,去服務人類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從來都是認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軍事 的精彩文章:

歷史性一刻:中國雙航母首次同框!
美媒:中國在南海島礁降落轟炸機,嚴重威脅美軍優勢

TAG: 環球時報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