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的曾孫為何鬥不過司馬懿的兒子,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曹操的曾孫為何鬥不過司馬懿的兒子,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三少帝紀》注引《漢晉春秋》,時間是在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主人公是曹魏皇帝曹髦。原文如下:

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笑。今權在其門,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為之致死,不顧逆順之理,非一日也。且宿衛空闕,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資用,而一旦如此,無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禍殆不測,宜見重詳。」帝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於是入白太后,沈、業奔走告文王,文王為之備。帝遂帥僮僕數百,鼓噪而出。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皇帝曹髦知道自己的威嚴日漸衰落,非常氣憤。於是召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說道:「司馬昭的野心已經很明顯,連路人都非常清楚。我不能坐以待斃,今天就要帶著你們一起去對付他。」王經勸道:「魯昭公不堪忍受季氏的專權,討伐不成,被迫出逃,被天下人恥笑。如今司馬氏專權已久,朝野內外都被其控制,這種情況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況且宮中防備空虛,人員和武器都嚴重匱乏。陛下憑什麼取勝呢?一旦無法得手,後果將不堪設想。為了避免不測,此時應該慎重。」

曹髦從懷中掏出詔書,狠狠地向地上一扔,說道:「此事就這麼定了!即便是死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更何況誰勝誰敗還說不準呢!」然後,他跑去找太后商量。王沈、王業二人急忙出宮報告司馬昭,司馬昭聽後立即作了相應的部署。

曹髦口中所說的「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後來被演變成了一句成語,叫做「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為野心非常明顯,為人所共知。這也是由曹髦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曹髦是曹魏帝國的第四任皇帝。在他稱帝之前,曹魏帝國已經被司馬氏所控制。曹髦對此非常不滿,與大臣王沈、王業和王經等人密謀剷除司馬昭。只可惜曹髦找來的這三位大臣中,王沈和王業就是司馬昭的心腹,只有王經對曹髦較為同情。曹髦的行動尚未開始,王沈和王業二人就已經將消息告訴了司馬昭,這樣的行動也就註定了悲劇的結局。

此後,曹髦率領幾十名侍衛莽撞地沖向司馬昭的府第。他們剛剛離開皇宮,就被忠於司馬昭的軍隊團團圍住。最終,曹髦被殺,曹魏帝國被司馬氏取代變得難以避免。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劉備提出一要求, 劉表如果真的同意, 諸葛亮將終老隆中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曹操,這段經歷是關鍵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