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太子為何都是立長不立賢?不僅皇帝不願意,大臣也是拒絕的!

古代太子為何都是立長不立賢?不僅皇帝不願意,大臣也是拒絕的!

中國自周以來,秦漢到明清,很多情況都是立長不立賢。宗法制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大小,方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嫡長子繼承製是宗法制最基本的一個原則,一為嫡,二為長。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是最開始最嚴格的,即正妻所生的大兒子繼位。秦朝之後,不太考慮是否正妻所生的,只想是不是長子。

歷史上曾有過皇帝要廢長立幼的情況,比如漢高祖欲廢太子劉盈,改立趙王劉如意,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只好作罷。漢景帝廢長子劉榮的太子之位,改立第九子劉徹,也遭到了大臣的反對,但是最後景帝戰勝了大臣。漢宣帝也考慮廢長立幼,因大臣反對作罷。

那為何古代人這麼執拗呢?畢竟一個發展的君王更加有利於國家的發展,而且出身這種事情本身就是非人力所能阻止的。所以有很多人說投胎是門「技術活」,嫡長子基本無壓力就可以把太子之位收入囊中。

據說這樣做是因為皇帝的子嗣比較多,如果要選賢的話,勢必所有的皇子都能參與皇位的角逐,就會出現像清朝的「九子奪嫡」之事,這種事極不利於國家的發展的,不僅皇帝不願意看到,而且這樣的話大臣們也要因此站隊,一個不好,全家小命不保。

所以古代很多大臣都不希望皇帝立賢不立長,因為這樣對他們有利,所以他們很害怕皇帝廢長立幼,因為一旦開了這種「先河」,之後恐怕所有的皇子都會強行拉幫結派,想阻止都不行,當然這也是為何古代王朝國祚只能達300年左右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他是西漢有名的遊俠,連衛青都給他面子,卻因為得罪儒生慘被滅族
漢朝的這位皇帝差點死在監獄,卻復興了漢朝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