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內容分析法」是什麼?輿論知識點

「內容分析法」是什麼?輿論知識點

今天為大家科普「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是傳播學定量研究方法之一,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情報研究,戰後,新聞傳播學、政治學、圖書館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與軍事情報機構一起,對內容分析方法進行了多學科研究,使其應用範圍大為拓展。

1952年美國學者貝雷爾森發表了具有權威性的著作《內容分析:傳播研究的一種工具》,確立了內容分析法在傳播學的地位。貝雷爾森認為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客觀地、系統地、定量地描述交流的明顯內容的研究方法。

後來,內容分析法在媒介的各個領域中被廣泛採用,它可以有效分析媒介的傳播內容,是媒介研究的強大工具。其操作步驟主要有:1.闡明研究問題或假設;2.界定研究總體;3.從總體中選擇合適的樣本;4.選擇和定義分析單位;5.構建用以分析的內容類別;6.建立量化系統;7.培訓編碼人員並進行試點研究;8.根據已有的定義對內容進行編碼;9.分析採集到的數據;10.解釋研究結果,得出結論。

目前,內容分析已經成為社會科學特別是傳播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越來越多的研究採取了內容分析的方法。弗和弗雷泰克(Riffe & Freitag,1997)經研究發現,在《新聞和大眾傳播學季刊》的論文中,以內容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的論文數量從1971年的6.3% 達到了1995年的34.8%。

鈕恩多夫曾列出了對內容分析法的種種誤解和曲解,其中之一便是人們普遍認為內容分析法同其他研究方法如實驗法、調查法等相比,是不能相提並論的一種方法,理由是內容分析只能描述,不能驗證因果關係,因而對理論貢獻有限。這當中固然有世俗的「門戶」偏見,但也同內容分析自身理論的不完善和實踐上的不規範和隨意性有關。

作為一種基於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對文獻資料的依賴性很大,不僅數量多,而且要求來源準確可靠,這就給研究人員帶來了極大的工作負荷。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資料統計部分的工作可以在計算機軟體工具的輔助下變得輕鬆起來;但同時,伴隨網路時代而來的「信息爆炸」又進一步加大了內容分析的難度。因此,目前內容分析法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機遇。

— [ THE END ] —

歡迎添加清博小清微信:qingbozhishu001,備註「自媒體,拉群」,便可進群。歡迎加入清博自媒體交流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推薦演算法」是什麼?
「媒介審判」是什麼?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