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音樂劇、歌舞片,「唱跳」類型在中國有市場嗎?

音樂劇、歌舞片,「唱跳」類型在中國有市場嗎?

近期,英文原版音樂劇《芝加哥》開啟了中國內地的售票通道,這部經典音樂劇即將於今年冬天登陸北京和上海,帶來將近20場演出。對於被2002年電影版《芝加哥》圈粉,或者資深音樂劇愛好者來說,這是個好消息。

另一部英文原版音樂劇《貓》已經率先在中國開啟巡演。12個城市,157場演出,預計票房2億元人民幣。另有《吉屋出租》、《長靴皇后》,法語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原版劇目連番上場,讓2018年成為中國音樂劇市場大年。

音樂劇和歌舞類型電影歷來關係密切。上述的幾部作品,都有「劇影聯動」效應。《芝加哥》、《吉屋出租》都有改編自音樂劇的電影版,《長靴皇后》則是電影版在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劇版和影版都脫胎於莎士比亞原著,而《貓》雖然沒有電影版,但也曾發行音樂劇現場的DVD。

音樂劇和歌舞片:一對兄弟

國內很多觀眾了解《芝加哥》,是通過2002年的電影版。這部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的電影在當年獲得6項奧斯卡大獎,包括最佳影片,以及最佳音響、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等視聽類獎項。

電影《芝加哥》

而音樂劇版《芝加哥》早已名聲在外,1926年話劇版誕生,1975年音樂劇初演引起爭議,1996年復排獲得轟動,獲得6項托尼獎,後來成為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歷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美國音樂劇。

音樂劇與電影關係密切。歷史上很多經典音樂劇被改編成電影,早期的《雨中曲》、《音樂之聲》、《窈窕淑女》、《西區故事》,近期的《紅磨坊》、《貝隆夫人》、《媽媽咪呀》、《追夢女郎》、《歌劇魅影》、《悲慘世界》等等,都成為歌舞片類型電影中的代表作。

但如果將音樂劇版和電影版進行比較,二者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有明顯的差異。

以《芝加哥》為例,首先在演員的選擇上,電影版女主角選擇兩位好萊塢影星,在外形和表演上吸引眼球,而音樂劇則選擇專業爵士歌手和舞者,在舞台臨場表現力和爆發力上難以被超越。

由於媒介不同,音樂劇中,演員的表演張力,在現場面對面對觀眾造成的衝擊是電影不具備的,因此音樂劇舞台上的演員,始終處於視覺焦點的位置。而電影剪輯則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但是電影鏡頭的存在,鏡頭運動和視角變化也會讓某些表演片段增色不少。

電影《芝加哥》歌舞片段

從敘事角度來說,電影敘事方法具備天然的優勢,相比音樂劇的單一舞台空間,在劇情推進上,更加清晰順暢。而音樂劇由於高度的藝術概括性,會在舞台藝術上做出更多嘗試,比如《芝加哥》音樂劇中,將近30人的樂隊處於舞台中央,與演員及觀眾都有互動的設計,增強現場感。

兩種藝術形式儘管有上述不同,但終究是一母兩胎的兄弟,擁有相似的故事框架,最重要的是,相似的視聽元素。男女主角分別獨唱的「Mr Cellophane」和「If You Are Good To Mama」,以及「And all that Jazz」以及相應的舞美設計,已經成為《芝加哥》的代名詞。

此次音樂劇導演鮑勃·佛西,此前也曾執導過《爵士春秋》和《歌廳》兩部歌舞電影,也證明兩種藝術形式的相通。

音樂劇改編電影的例子並不少見,反之亦然,像《獅子王》、《美女與野獸》、《修女也瘋狂》、《長靴皇后》等電影,受到大眾喜愛後,也被改編成音樂劇,搬上舞台。但是此外的大部分音樂劇和歌舞片,仍然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

「唱跳」的市場潛力

一直以來有一種觀點,在國內,音樂劇的受眾較為小眾,歌舞片也是較為小眾的電影類型。

但最近幾年,無論是歌舞片,還是音樂劇,在票房表現、觀影人群數量這些指標上,都有明顯的提升。

2018年,由於《貓》和《芝加哥》的強勢登陸,中國音樂劇市場迎來了近五年的一次小高潮。從2015年引進《歌劇魅影》、《人鬼情未了》,2016年引進《羅密歐與朱麗葉》、《窈窕淑女》,中國音樂劇市場出現大幅增長,直到今年,在中國劇院公演的音樂劇數量和場次都有大幅提高,吸引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單憑《貓》157場,將近2億的票房收入,已經成為商業演出市場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音樂劇《貓》

而對比歌舞類型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表現, 2018年上映的歌舞片《馬戲之王》獲得1億人民幣票房,2017年,《愛樂之城》內地票房2.4億元,《美女與野獸》、《歡樂好聲音》、《冰雪奇緣》三部歌舞動畫片的票房分別是5.9億、2.1億、2.9億。相比於2013年《悲慘世界》的6300萬,有了顯著提高。

歌舞片的市場表現,和中國電影市場整體發展步調一致。而早期的歌舞片,雖然未在國內公映,但通過DVD版本和各種渠道,也在中國培養起一批忠實觀眾。《三傻大鬧寶萊塢》、《雨中曲》、《音樂之聲》、《獅子王》等經典歌舞片備受中國影迷喜愛,進入豆瓣電影TOP250榜單。

電影《音樂之聲》

但是,音樂劇和歌舞片作為舶來品,在中國欠缺時間積澱和歷史傳統。音樂劇所依賴的劇院的建設、觀眾的觀看習慣,都尚未達到成熟的狀態。

從受眾角度來講,音樂劇和歌舞片根植於英語語境,經過數十年的積累,上千萬觀眾的檢驗,才促成了上述經典作品的亮眼成績。歐美的音樂劇和歌舞片愛好者中,包括很多中老年觀眾,他們經歷過歌舞片的黃金年代,形成了固定的習慣。

而在中國,這一人群以年輕群體為主,並且正在不斷的擴充中。快速發展的歌舞片市場,也激烈國內的創作者們紛紛試水,製作出《如果·愛》、《天下無雙》、《天台愛情》、《華麗上班族》等一系列中文歌舞片。

《天台愛情》

中文原創音樂劇作品也正在增多,雖然目前並沒有相應的改編電影出現,但隨著時間積澱和觀眾群體的培養,「劇影聯動」也並非不可能。

歌舞片自誕生之日就是為娛樂而生,且在30-50年代的好萊塢迎來一個黃金時代。如今,歌舞片在商業電影中已經不是熱門類型,但這種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仍然受到特定群體的喜愛。歌舞片在中國沒有深厚的歷史基礎,也沒有經歷從興盛到縮減的過程,所以在年輕群體中,還保留著可待發掘的市場潛力。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湮滅」中的「微光」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說它是影響一整個時代的經典神作?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