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俄角逐中東地區或將出現「戰略均勢」

美俄角逐中東地區或將出現「戰略均勢」

原標題:美俄角逐中東地區或將出現「戰略均勢」


來源中國軍網


近日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表現可謂是「出乎眾人所料」:導彈襲擊敘利亞、公然宣稱退出伊核協定、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將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舉行了開館儀式……一系列紛繁複雜的變化背後,交錯的利益糾葛似乎都指向美國,但無數事實都表明,中東地區正逐步脫離美國的掌控。

相較而言,俄羅斯巧施力量精耕中東地區的舉措無疑更為成功。自2015年9月軍事介入敘利亞危機,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打開了突破口。成功保住了中東地區的親俄陣地。而後,俄羅斯在戰後重建敘利亞上搶佔先機,率先主導敘利亞問題阿斯塔納和談,在解決敘利亞問題上逐漸發揮「與其大國地位相匹配」的重要作用。同時,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上痛擊伊斯蘭國,在國際上樹立了打擊恐怖主義的良好形象。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以敘利亞為抓手,不斷擴大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提升與中東地區大國的關係。與土耳其、伊朗形成了協調敘利亞問題的三方機制,進而豐富和增進了與兩國的關係。面對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強勢存在,沙特也尋求與俄關係突破,去年沙特國王訪問俄羅斯,成為沙特歷史上第一位訪問俄羅斯的在位國王,開創了俄沙關係的歷史,為俄羅斯運籌中東提供了更多戰略空間。正因為俄羅斯在中東戰場上的強勢表現,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發生較大的變化,中東各國政要紛紛拜訪莫斯科,其中伊朗、土耳其、沙特、埃及以及卡達等國先後與俄羅斯簽署了巨額軍購合同或表達了採購意願。藉助軍貿協定,俄羅斯進一步增強了其在中東的影響力,同時也較大程度上緩解了因克里米亞問題,而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封鎖圍堵的經濟困局,使西方各國的制裁失去了應有的效果。


而對美國而言,其在敘利亞戰場上的失利不僅使得制裁俄羅斯的計劃破產,伊朗也乘機擴大了在中東地區影響力,成為地區博弈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因此,美國開始嘗試激化中東地區的矛盾,讓美國重新在混亂的局面下重新掌握對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於是,美國開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並搬遷大使館、撕毀伊核協定,這些無疑都加劇了中東地區新的動蕩:巴以衝突,以伊導彈對射日常化……


但是,美國這些行為也在無形之中幫助了俄羅斯。一方面,美以關係走出奧巴馬政府時期的低谷狀態,重新進入「蜜月期」,隨之而來的是美國與中東各國齟齬不斷,漸生裂隙。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在5月14號就公開宣稱,「美國再也不是中東的調停者,美國使館是「殖民的新前哨」,這也無疑導致巴勒斯坦等國加速倒向俄羅斯;與之相似,面對美國、以色列及沙特等國的軍事威脅,伊朗需要一個軍事強有力的盟友來介入地區博弈,以此維持其在中東地區的外交強勢;而以伊朗為主構築的「什葉派之弧」則是以色列徹夜難眠的巨大憂慮,以色列需要藉助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特殊地位來緩解當前國家的安全局勢。這一切的「巧合」使得俄羅斯有機會通過扮演調停多國紛爭的大國角色來謀求在中東地區的更高話語權。而以色列總理與伊朗外長先後到訪莫斯科,也正彰顯著俄羅斯在中東影響力的巨大飛躍。此外,在以伊兩國之間調停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本國石油資源的豐富使得俄羅斯在接下來伊核協定的發展中呈現出「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即便地區衝突調停失敗,俄羅斯在石油出口方面可能收到的「巨額訂單」也足以化解俄當前面臨的經濟困境。


不難看出,中東地區格局在域內外各種力量的攪動下,處於動態的醞釀塑造中,地緣政治的衝突抑或博弈開始呈現出「美退俄進、美強俄弱」態勢。隨著美國在中東地區優勢地位的逐漸弱化以及俄羅斯勢力在中東地區的日漸延伸和深化,俄羅斯或將與目前仍在中東地區居主導地位的美國產生摩擦和矛盾,兩國間的博弈將更趨激烈。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美俄兩國的博弈日漸呈現勢均力敵的態勢,歐盟主要國家與美國的中東政策立場開始出現分歧,中東地區正逐步脫離美國的掌控,如若美國仍然一意孤行,試圖將「代理人」重心轉向被多數阿拉伯國家視為敵人的以色列,意欲藉此遏制伊朗、削弱俄羅斯,重新掌握地區主導權和話語權,無疑將適得其反,可能給中東地區的穩定帶來負面影響。


當地時間2017年8月31日,美國舊金山,俄羅斯領事館。為實現外交使團的對等,美國要求俄羅斯在9月2日以前關閉其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及華盛頓和紐約的兩處建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防止無人機飛入軍事禁區,他們有「妙招」……
反衛星武器:重出江湖的「衛星殺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