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明探源丨中華文明的源頭原來在這裡!

文明探源丨中華文明的源頭原來在這裡!

原標題:文明探源丨中華文明的源頭原來在這裡!


全文共909字 | 閱讀需2分鐘


編者按


2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公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大研究成果。探源工程研究團隊認為: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


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文明的源頭


點燃了中華文明的最初可能


勾勒出中華文化的最初模樣



在距今約5500年的


遼寧朝陽牛河梁遺址內


發現了中國迄今最早的

史前神殿女神廟



廟內出土的女神頭像


面容完好、儀態高貴



神廟不遠處的積石冢內


墓葬規格高低不同


體現出等級差異


這些特徵


向人們展示了文明社會的曙光


距今5100—4500年


興起於長江下游的「良渚古國」


蔚為壯觀


作為這一地區進入文明社會的代表


我們看到了規模宏大的良渚古城



墓葬中出土的精美玉器


折射出貴族階層的權勢與審美


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

主演:阿爾登·埃倫瑞奇 / 艾米莉亞·克拉克 / 唐納德·格洛沃



重達2噸的炭化稻米遺迹


印證了良渚社會發達的農業經濟



這個時候


中華文明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黃河、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


相繼跨過文明的門檻


進入「古國時代」


在長江中游


以石家河城址為代表的城址群快速崛起



在黃河流域


位於晉南的陶寺遺址


成為同時期該流域最大的城址


面積約300萬平方米


相當於4個故宮


那座面積近13萬平方米的宮城


以及宮殿基址、門道上殘存的路土


向人們無聲的傳遞著


生活其中的王者足跡



在相距千里的陝西神木


建在高山上的石峁遺址


氣勢恢宏



高大的門樓

完備的軍事防禦設施


近十米高的皇城城牆


向世人訴說著


當年王者的權威與輝煌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


原本繁榮的長江中下游文明遭遇嚴酷考驗


中原和北方地區的社會後來居上


逐漸成為中國文明的最重要參與者


距今3800年的河南二里頭遺址


一直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建制完整的宮城


成熟的禮樂


明確的等級分化


這一切


向人們傳遞著一個強烈信號:


中華文明由「古國時代」邁入「王朝時代」


這裡,正是歷史上的夏王朝!


自此以後


循著文明的源頭


我們一路向前


在兼容並蓄中延綿不斷


締造出中華文明永續傳承的璀璨詩篇



走得再遠


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文明的源頭啟示方向


文明的進程照亮未來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捐飛機的哈薩克人—巴什拜
你不知道的《遠大前程》:上海三大亨崛起靠的是什麼買賣?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