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雄烈士譜丨蔡會文:軍政兼備、文武雙全的紅軍將領

英雄烈士譜丨蔡會文:軍政兼備、文武雙全的紅軍將領

原標題:英雄烈士譜丨蔡會文:軍政兼備、文武雙全的紅軍將領



蔡會文(資料照片)

蔡會文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井岡山時期的老革命卻無人不知曉。他是跟隨毛澤東秋收起義的將領,曾與宛希先、羅榮桓等一樣,是毛澤東手下著名的連黨代表,且是工農革命軍第1軍1師1團1營1連黨代表。他能文能武,軍政才能兼備。1927年10月,他率連隊首先攻破敵防守堅固的寧岡縣城,為開創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根據地立下赫赫戰功。


毀家紓難,不留情面的豪門「逆子」


蔡會文是湖南攸縣涼江山田村(現攸縣蓮塘坳鎮山田村)人,1908年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其父蔡開先,是個新發跡的暴發戶,在當地算是首富。由於沒文化,蔡開先在與一些劣紳的經濟交往中吃了一些啞巴虧。為了保住自家的家財,也為了光宗耀祖,蔡開先發誓要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培養成讀書人,使蔡家成為當地有錢有勢的紳士之家。他把兩個兒子送去讀書。兩個兒子也沒辜負父親的期望,老大蔡蘭階在攸縣第二高等小學畢業,老二蔡會文更加爭氣,小學畢業後又考取了長沙長郡中學。按照蔡開先的安排,蔡氏兄弟憑著家庭的經濟條件和自身的文化水平,完全可以走上一條飛黃騰達或至少也是衣食無憂的人生道路。然而,蔡會文兄弟偏偏成為父親眼中的逆子,走上了充滿艱險的革命旅程。


蔡會文的青少年時期,是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俄國十月革命。這樣的社會環境,使蔡會文萌發了強烈的民主進步思想。

1925年下半年,蔡會文考取了長沙長郡中學。此時的長沙,是湖南革命的中心。各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此起彼伏。期間蔡會文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決心徹底背叛自己的階級,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奮鬥終身。1926年底,蔡會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寒假,根據黨組織的安排,蔡會文回到家鄉開展工農革命運動。他一進家門,就把父母叫到一起,第一句話就是:「你們要破產!把糧食、田土、山林分給農民!」一席話把父親氣得嚎啕大哭。在山田農民協會成立大會後,蔡會文將參加大會的貧苦農民帶到自己家中,開倉分谷,每個貧苦農民都分得一擔糧食和一塊銀元。蔡會文革命從自己家裡開始,在當地成為佳話,山田鄉的工農革命運動從此轟轟烈烈,土豪劣紳嚇得惶惶不可終日。


馬日事變後,長沙血風腥雨,被反動派通緝追捕的蔡會文,從長沙潛回家鄉,準備籌措盤纏前往武漢尋找組織。當他背著行李要出門時,一向疼愛兒子的母親竟跪在大門口,邊哭邊數落:「崽呀!你當真吃了迷魂湯嗎,你看看外面死了多少人呀?你不為自己想想,難道也不為我們這兩個老骨頭想想?」蔡會文輕輕地扶起母親,回答道:「娘,請恕兒不孝,我這一生只信奉共產主義,其他事無法顧上了!」他擦乾母親的淚水,毅然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忍辱負重,餐風飲露志氣如虹


忍辱負重的紅軍將領離開家鄉後,蔡會文在武漢找到了黨組織,被黨組織安排在北伐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1927年秋,蔡會文隨部隊參加了舉世聞名的秋收起義,並隨毛澤東來到井岡山,參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幾年革命鬥爭的考驗,使蔡會文迅速成長為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紅軍幹部。

1930年7月,紅四軍在福建長汀擴編為紅一軍團。由於蔡會文的傑出才能,他和羅榮桓一起,由毛澤東親自提議,由支隊政委破格提拔為紅三軍政委。此時的蔡會文年僅22歲。他和軍長黃公略一道,領導部隊積极參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鬥爭,與兄弟部隊一道,粉碎了蔣介石消滅紅軍的陰謀。


1932年10月,為了鞏固中央蘇區的西翼,中央軍委派蔡會文和蕭克來到湘贛蘇區工作。蔡會文任湘贛省軍區總指揮、總政委兼紅八軍政委,主持湘贛蘇區的軍事工作。當時,敵人已經完成了對湘贛蘇區第四次「圍剿」的部署,兵力達12萬人,而湘贛主力紅軍和地方武裝總計1萬多人,形勢異常嚴峻。蔡會文果斷決定避敵鋒芒,率部隊轉移到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遂、萬、泰山區,對部隊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整訓,此舉使部隊的軍事技術和戰鬥力空前提高。


此後,蔡會文和他的戰友們一道,靈活運用中央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成功經驗,在一系列的戰鬥中連連告捷。


正當蔡會文施展身手時,「左」傾錯誤路線在黨內已佔據統治地位。在湘贛蘇區,這種「左」傾錯誤路線被混入黨內的投機分子所利用。當湘贛省委被中央蘇區局錯誤改組後,蔡會文也被免去省軍區政委職務。1933年10月,蔡會文被迫辭去紅八軍(紅十七師)政委職務,回省軍區專門從事地方武裝的領導工作。蔡會文離開主力紅軍後,省軍區便開始了對他批判。


1934年1月,蔡會文在湘贛蘇區的最後一項職務:湘贛軍區總指揮也被撤銷,被派往中央紅軍大學學習。1934年2月,蔡會文被「左」傾錯誤路線排擠出湘贛蘇區。他懷著依戀,懷著憂慮,告別了湘贛邊這塊英雄的土地,告別了不久即將分娩的妻子。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舉行戰略轉移。蔡會文受任於危難之際,任贛南軍區司令員,奉命留在中央蘇區堅持鬥爭。

英勇犧牲,他喉節里流出的是草汁


1935年2月,所有留在蘇區的革命武裝被敵10多萬兵力圍困在於都和贛縣之間狹小的仁鳳山地區,形勢嚴峻。中央分局決定機關和部隊分路突圍。蔡會文率領贛南省委機關和部隊,奉命向油山方向挺進。由於敵人的重重阻截,出發時1800多人的隊伍只剩下80多人,身負重任的蔡會文始終用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影響和鼓勵全體指戰員。隊伍到了桃江,幾批被打散的戰士陸續歸隊,隊伍又達到了300多人。


中央蘇區突圍部隊在油山會師,不久召開的長嶺幹部會議上,確定蔡會文率所部300多人到湖南的汝城、桂東一帶建立游擊區。在桂東的赤水仙,中共湘粵贛特委和游擊支隊成立,蔡會文任游擊隊支隊長兼政委。


湘粵贛游擊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紅軍游擊隊的不斷壯大,引起了湘粵贛三省敵人的極大恐慌。他們總兵力達三四萬人,對僅數百人的湘粵贛邊游擊支隊進行大規模軍事「清剿」。還企圖切斷游擊隊與群眾的聯繫,紅軍游擊隊的給養極度困難,戰士們長年露宿,幾天見不到一粒米,全靠野果野菜充饑。

1936年初春,在與粵敵余漢謀部的遭遇戰中,蔡會文身邊只剩下8名戰士。望著又累又餓的戰士,蔡會文安排中隊幹部陳鈞亮下山買糧,誰知陳鈞亮一下山就被捕叛變,並帶著敵人包圍了部隊駐地。激戰中,蔡會文身負重傷,不幸被俘。敵人尋來一張竹椅,要把蔡會文抬回去請功。蔡會文一蘇醒,就掙扎著要從竹椅中跳出來,並破口大罵叛徒和敵人,叛徒陳鈞亮惱羞成怒,竟抽出一把馬刀,殘忍地割斷了蔡會文的脖子。這位長期堅持游擊戰爭的28歲優秀紅軍將領,為人民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沙移動電視 的精彩文章:

英雄烈士譜丨蔣先云:無產階級軍事家
英雄烈士譜丨羅學瓚: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TAG:長沙移動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