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輕熟」風來,在國產偶像劇里看一場成年人的愛情

「輕熟」風來,在國產偶像劇里看一場成年人的愛情

所謂的「輕熟」,與「低幼」相對,於偶像劇而言,就是情感推進和故事發展邏輯明晰,表演不浮誇不做作,台詞經得起琢磨,讓「雙商」成熟的成年人也能欣賞的劇。讓偶像劇劇迷們欣喜的是,如今的國產偶像劇也相繼出現帶有「輕熟」風的作品,讓國產偶像劇在追趕日韓的路上又快進了一步。

非主流的「輕熟女」們,還在看日韓劇嗎?

評價一部偶像劇是否「輕熟」,並沒有嚴格的標準。但對於在韓劇、日劇堆里閱片無數的資深偶像劇迷來說,鑒別「低幼」或「輕熟」並不難,基本看完男女主的登場方式就能做出判斷。

如果將這樣帶著感性的判別標準具象化,不外乎以下幾點:劇集情感和故事推進均符合邏輯,場景、服化道注重細節,真實考究,台詞經得起琢磨,不注水,不狗血,不套路,如果能摻雜點人性和成長的感悟,當然更好。一句話總結就是,不拿觀眾當「低幼」兒童,將目標受眾視為審美和心理年齡均已成年的群體。

一般來說,偶像劇是以女性為主打,早年間帶著家庭倫理糾葛的偶像劇主打中老年女性,後來一度風靡的青春偶像劇則主打少女和中年少女。在兩種不同風格和元素的偶像劇領域裡,「中年女性」——我們姑且稱之為「輕熟女」成為受眾重合的交集,但尷尬的是,對偶像劇接受度更寬的輕熟女們,卻並不是偶像劇的主打人群。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中老年女性一度成為電視劇的主流受眾,尤其是退休在家的老年女性,幾乎成為客廳文化的主宰,牢牢佔據遙控器主導權,與她們相比,輕熟女們因觀劇途徑更為多元而並非收視率的最大貢獻人群,她們自然不會受到倚重收視率數據的平台方的「恩寵」。

與以學生為主體的少女群體相比,輕熟女因三觀更為成熟而不會成為粉絲經濟的消費主體,在對影視劇有著較大影響力的「快消品」廣告商的眼裡,她們的營銷價值顯然要低於消費觀尚未完全建立的學生黨們,因此,她們也不是金主爸爸們的首選目標人群。

儘管如此,輕熟女卻一直都是偶像劇的重要受眾人群,在國產偶像劇里無法找到契合口味的作品時,她們是優質日韓劇的堅定擁泵者,甚至成為韓劇在國內大熱的重要基石,也是影視劇口碑的重要發酵者。

輕熟,是韓國偶像劇在當下的另一種極致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變遷,日韓偶像劇不管是在製作還是情感表達上,都有著有跡可循的蛻變,從「車禍癌症失憶」的虐戀偶像劇到「霸道總裁」愛上灰姑娘的瑪麗蘇劇,再到如今關注30+女性情感和自我成長的「輕熟」偶像劇。這種蛻變表面上看是因為觀眾審美的變遷,歸根結底則是因為在激烈競爭和高度類型化桎梏下,韓劇為了提升競爭力必須面臨的升級迭代。

今年以來,有三部主打女性的韓劇曾備受好評,一部是關注中年女性成長的《迷霧》,因這部劇並非情感為主,不能將其歸為偶像劇行列,所以不在本文討論範圍。還有兩部作品,一部是將中年人的愛情拍出文藝片即視感的《要先接吻嗎?》,另一部是將姐弟戀拍得骨骼清奇的《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

先來看看這部被調侃為「感動了無數文藝女青年的夕陽紅愛情」,男主是離婚後與一條壽命將盡的金毛相依為命的毒舌文藝男兼癌症晚期患者,女主是喪女之後被出軌,且屈居在「小三」手下,債台高築打算賣腎的落魄女。僅從人設來看,這就是一部不走尋常路的愛情劇。

從故事設定來看,男女主頗有緣分:住在上下樓屢屢交惡卻沒真正打過照面、男主親眼見證了女主每一次人生變故,男女主甚至有著共同的朋友並被安排相親……然而,編劇並未讓倆人一見鍾情,因為成年人的愛情里一見鍾情並不現實。

女主將男主視為「樂透」視為「宿主」,不惜色誘也要嫁過去以待耗死對方繼承遺產,男主因見證過女主的悲慘過往產生憐憫之心打算不動聲色給予幫助……

沒有瑪麗蘇,沒有電光火石,這部韓劇卻照樣浪漫得一塌糊塗,台詞里的人生哲理和詩意感動了無數輕熟女,拿下了韓劇同時段的收視率冠軍和高口碑。比如故事一開頭的這首詩:

經歷過現實的「喪」卻仍然期待詩意的愛情,看透了生活的殘酷而選擇熱愛生活,這才是最浪漫的現實主義愛情,也是當下的成年女性最想看到的生活哲學和愛情觀。

如果說這部舒緩且文藝的中年愛情故事,讓輕熟女們感同身受再次相信了愛情和詩意並不會隨著年齡消逝,那麼氣質迥異的《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則刷新了輕熟女們對浪漫戀情的新幻想。

儘管這部主打「姐弟戀」的韓劇幾乎全程「高糖」,卻將情感的遞增尺度拿捏得細緻而可信,男女主從認識了十幾年的姐弟情感,演變為戀人關係的過程中,從悸動,到牽手,到表白,再到接吻和肢體接觸,都能在平實中帶入浪漫,讓輕熟女們產生高度代入感和幻想。

這些打動了國內輕熟女的優質韓劇,堪稱韓劇演變至此的另一種極致,也是當下的國產偶像劇難以企及的極致。

國偶的彎道超車,在「輕熟」區域迎面遇見

國產偶像劇的發展受韓劇影響最深,從早期的買版權、引進韓劇人才,再到直接抄襲和複製,終於在當下也迎來了對「輕熟」質感的嘗試,儘管還沒能實現彎道超車韓劇的水平,但也算邁出了國產偶像劇前進的一大步。

總體來說,這兩年國內的偶像劇市場各種類型的作品摻雜,既有刷新口碑下限的圈流量偶像劇相繼出現,也有不少販賣情懷的翻拍偶像劇搶佔流量市場,與此同時,對口碑重視度上升的偶像劇也屢見不鮮,比如《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等,它們也為不少製作方和平台方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原來以口碑帶動商業表現的案例也能在偶像劇領域得以實現。

實際上,國偶的輕熟化是無數偶像劇迷們期待已久的事情,輕熟女們甚至因這種期待而對國偶保持著極大的寬容,比如這部備受好評的《結愛》。該劇故事和情感推進方面邏輯在線,場景、台詞和細節均頗為考究,從整體來看,是一部尊重觀眾雙商和審美的有誠意的作品。沖著主創們的誠意,受眾對其劇情上的套路化抱持著相當的寬容。

當下的國產劇市場,古裝劇受到諸多限制而風險係數加大,現實題材卻在商業化表現上未能出爆款而前景不明,在審查和商業表現兩方面都佔據優勢的偶像劇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市場霸屏題材。

一度被視為「意見領袖」的80後,以及在平台和資方眼中最有價值的90後,都是輕熟女的誕生群體。她們是偶像劇的主體受眾,也是「雙商」在線,有著較高審美的成年人,看著國偶在借鑒中艱難成長,想要在國產劇里看一場成年人的真正愛情,正是她們對國產偶像劇的樸素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凌王之後,陳偉霆又要來撩你了!這次的他竟然和秦海璐有糾葛?
中國電視進入低收視率競爭時代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