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啟動空間站國際合作,人類應共同開發外太空

中國啟動空間站國際合作,人類應共同開發外太空

禮尚往來方能常來常往,外空合作和其它任何雙多邊合作一樣,合作的大門應該雙向打開。

當地時間5月28日晚,中國共同舉辦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正式開啟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盛情邀請世界各國積极參与,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

在致辭中,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史忠俊大使闡明了中國開放、和平、共贏的外空國際合作理念,歡迎各方參與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攜手翱翔太空,謀求共同利益,表示「中國空間站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中國願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中國空間站打造成全人類在外空共同的家」。

這一鄭重表態既是對中國政府關於外空國際合作一貫原則、立場的重申,也是在這一問題上對國際社會的又一次莊嚴承諾。出席這次發布儀式的,包括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迪皮蓬,聯合國工發組織總幹事李勇等相關國際組織代表,以及60多個國家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使節、外交官120多人,大庭廣眾,言必信,諾必踐,可以說,中國已向全世界有意合作者敞開了中國空間站、以及其它可能的太空合作項目的大門。

1967年出台的《外空條約》莊嚴宣告,外空探索和利用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應為全人類謀福利。外太空不屬於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在外空領域充分展開國際合作,以此增進互信,讓外空成為促進人類共同福祉的新疆域,而不是競爭對抗的新戰場,是各國人民共同的願望,也符合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的根本利益。於情於理,於國際公約,每一個致力於外空探索的國家,都應本著《外空條約》的宗旨和精神,敞開外空合作的大門,真誠合作、互利互惠。

但現實往往並不總是盡如人意。在外空合作領域,並非每個國家都向中國對等敞開了合作的大門。

比如美國,儘管上世紀70-90年代兩國航天部門曾進行了一些較好的合作,但1999年7月《考克斯報告》出爐後,美國開始禁止用中國運載火箭發射美國製造的衛星(哪怕衛星所有權屬於第三國也不行)。

2011年,時任美國國會議員弗蘭克.沃爾夫以「搭車」方式在當年撥款法案中塞入所謂「沃爾夫條款」,以「防諜」為由,禁止中美兩國間任何與NASA或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有關的聯合科研活動,甚至禁止NASA在其所有設施中接待「中國官方訪問人士」,此後中美相關合作項目遇到許多阻礙:2011年5月16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最後一次執行任務,其中搭載的阿爾法磁譜儀有中方科學家參與,但NASA卻取消了早已承諾提供的、給中國媒體記者的採訪通行證。

2013年6名中國科研人員申請出席以「行星」為主題的開普勒科學研討會,結果同樣被美方拒諸門外,引發各國科學家的普遍不滿。

儘管在雙方有關部門和有識之士的努力下,中美外空領域的交流、討論與合作仍在持續,如NASA兩任負責人先後訪華,中美民用航天政府間對話也舉行了幾輪,2017年6月,北京理工大學「空間環境致生物微進化規律實驗載荷」通過商業合作方式將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送入國際空間站,但毋庸諱言,在「沃爾夫條款」等過時、充滿冷戰氣息條條框框掣肘下,中美外空合作雖不像某位NASA官員所抱怨的「連請中國同行喝杯咖啡都擔心被控違規」那麼嚴苛,但遠未能達到應有效果和滿足人們普遍預期。

和其它一些國家、政府間機構的外空合作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如中歐間「伽利略」項目等的合作就一波三折,中國至今仍被國際空間站項目拒之門外,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帶有某些國家零部件或技術的外國衛星,也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儘管許多好萊塢大片中已一再勾勒出未來某個特定時間,中美等國通過外空合作共同拯救地球的美好畫面,但那畢竟只是藝術虛構,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禮尚往來方能常來常往,外空合作和其它任何雙多邊合作一樣,合作的大門應該雙向打開,歡迎別人來做客,去別人家做客時也應受到對等的歡迎和禮遇。希望此次中方在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問題上的慷慨大方,能換來有關各方的積極回應,從而使國際外空合作邁上新的台階,共同為人類和地球造福。

下載浙江24小時app

大新聞,小日子

在下方留言

參與錢報【眾議】欄目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評論 的精彩文章:

乾淨了自己,髒了別人?

TAG:i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