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成功組織航天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

我國成功組織航天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

我國成功組織航天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新華社記者陳斌 攝

15名中國航天員日前在巴丹吉林沙漠圓滿完成了野外生存訓練。這是我國首次在著陸場區沙漠地域組織的航天員野外生存訓練。

據介紹,航天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為期19天,由中國航天員中心組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提供訓練保障。訓練主要針對空間站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飛船應急返回著陸沙漠地域特殊情況,旨在使航天員進一步掌握救生物品的使用方法,提高沙漠環境生存能力,鍛煉意志品質,增強團隊協作和凝聚力。

記者在巴丹吉林沙漠看到,航天員身穿艙內航天服,以三人乘組形式,依次走進預先放在大漠深處的飛船返回艙模擬器。隨後,航天員模擬了從返回艙著陸後航天員自主出艙、報告著陸位置、等待救援並利用現有物資進行自救,直到48小時後被成功搜救的全過程。

我國成功組織航天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新華社記者陳斌 攝

「沙漠救生訓練的難點在於沙漠里的自然環境很嚴酷艱苦。另外,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很有限,而我們現有的水、食物和其他物資也相當有限。為了輕裝上路,又要保證生存需要,我們要對攜帶的物資作合理的取捨。」我國首位太空女教師、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據了解,航天員沙漠野外生存訓練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安排的,設置遠距離求救聯絡及野外生存掩體搭建、野外生存及近距離求救聯絡、沙漠野外行進等科目,航天員分為6組3批次展開訓練,每組48小時。中國航天員中心堅持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嚴密組織、周密協調,全體航天員順利完成訓練科目。

據中國航天員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這次訓練中,航天員克服了大風揚沙、烈日高溫、降雨降溫等惡劣氣象條件的考驗,真實體驗了沙漠的自然環境,也進一步驗證了救生物品配置的合理性,為後續設計改進提供了依據。

訓練期間,全體航天員還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了發射場待發段緊急撤離訓練。

目前,我國航天員正在全面開展空間站任務訓練。根據計劃,我國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薛艷雯 李國利朱霄雄)

編輯: 張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息早早 的精彩文章:

蘇寧布局「智慧快消」 搶食萬億元級線下零售蛋糕
蓮湖一小區換屆選舉完成5個月 原主任就是不交接

TAG:消息早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