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讓眾詩人文思如泉湧,留下眾多詩詞名篇,卻死於非命

她讓眾詩人文思如泉湧,留下眾多詩詞名篇,卻死於非命

年少時曾讀過不少詩詞,當時並不知深意。近來一次偶然看到街邊的電視在播放《楊貴妃傳奇》,不禁讓我想起了宋小寶在小品中提到的一句詩,「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實在是有點毀畫面,不過要是說歷史上哪位美女能激發文人騷客的創作靈感,楊玉環理應首當其衝。楊玉環出生於公元719年,於公元756年香消玉殞,體態豐腴,姿色極佳。撒手人寰之際才僅僅37歲左右,如此年紀雖談不上如花似玉,但理應風韻猶存,不應該這個年紀殞命,此事必有蹊蹺,暫不多言。

先了解其身世,楊玉環生於天府之國成都,早年間父親去世了,到洛陽投靠在叔父家。也許是擁有巴蜀人的基因,在16歲時就擁有如花似玉的樣貌,而且因為當時處在唐朝盛世,叔父也是個官員,所以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自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樣的條件自是有眾多人垂涎,在當時洛陽頗有盛名,而且在玄宗皇帝愛女咸宜公主大婚時,楊玉環也在邀約參與婚禮之列,可見確有足夠的才情和知名度。

也就是這場婚禮,直接讓楊玉環的人生軌跡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被咸宜公主的親弟弟壽王李瑁看上了,可謂一見傾心。這可不得了,於是壽王李瑁便心生一計。心想自己是皇帝兒子,且是父皇最寵的女人所生,要論搶女人這事除了父皇,想必沒人能搶走。順理成章的玄宗皇帝便下了詔書,楊玉環便成了壽王李瑁的老婆。

這是在楊玉環當上貴妃之前的境遇,誰又能想到後來老子搶了兒子的女人,成了之後千百年年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當然楊玉環和壽王李瑁在一起的時候,並不開心並不美滿,史料中有所記載,而後楊玉環和玄宗的愛情故事,則大有證據可表明十分幸福美滿,比如前文提到的「後宮佳麗三千,三千寵愛於一身」,還有李白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劉禹錫的《馬嵬行》,李商隱的《馬嵬》「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等等。雖然在詩句在描述上與情節有所出入,但確實是道出了此兩人真摯的愛情故事。

《長恨歌》中另外兩句「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形象的描繪出一幅兩個相愛的人生離死別之痛。在安祿山造反後,一行人在逃亡時,太子李享異心叢生,想要殺死他最恨的人,這個人就是楊玉環。想想自己已經是快60歲的人了,但是父親李三郎70多歲,卻還生命力如此強盛,都是因為李三郎和楊玉環生活得太過優哉游哉,所以一直無法代替父親,若是能殺掉李三郎最愛的楊玉環,想必李三郎也廁所點燈——離死不遠了。

可無奈的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而安祿山造反這個是不可錯失的良機,於是便想著以此為契機幹掉李三郎的女神楊玉環。之後在逃亡的路上,給養沒有很多了,士兵中有一些人開始打起了小九九。這時的李享知道機會已經來到,於是他示意混在士兵中間的親兵煽動嘩變,讓討伐之前要廢除他太子之位的楊國忠,這可不得了,壓不住的怒火被點燃了,然後楊國忠在馬嵬坡被殺死了。

然而這只是第一步,他又開始散布楊國忠和楊玉環的親戚關係,眾人又圍著唐玄宗請求下旨處死楊玉環。楊玉環眼前一切前路都如死路一般,但當時在唐玄宗身邊的親信就只有陳玄禮和高力士,這兩人如果真負責處死楊玉環的話,那麼歷來認為楊玉環沒有死的說法成立。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楊玉環當時是生是死也已經無法考證。回想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不免有一絲凄美之感。

想想唐玄宗為了娶兒媳婦,即使當時的社會十分開放,但他必定也是背負了許多流言蜚語,被作為世人茶餘飯後的談資。當然楊玉環同樣也是如此,想想唐玄宗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窮天下之力。但最後在逃亡途中,卻沒有保護好自己所愛之人,這也成了後世詬病這段愛情故事的一個缺口。李商隱曾有詩云:「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詩中也體現了這段故事的遺憾。如果說當時玄宗能不管不顧的保護好玉環,估計這段愛情故事能打100分,遺憾終究還是留下了,但遺憾更讓人懂得珍惜,也正是如此才有眾多的文人騷客為其感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有一個國家的地區,就叫做「中國」,跟我國重名,他們卻堅持不改
敲黑板,畫重點,考試要用 古代做官「家庭背景」很重要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