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有些劇,00後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有些劇,00後可能再也看不到了



不久前,《金粉世家》的導演去世,很多網友開始懷念這部劇的製作精良。




既然人們已經把電視劇當做看過就忘、放鬆身心的商品,就不要太指望還能出現具備藝術品水準、帶給人思考和長久回味的劇集了。






一個人開始懷舊的標誌,就是他的下飯劇不再是熱搜榜上的新劇,而是選擇

多年前看過、各種情節早已爛熟於胸的老劇。




邊打開外賣,邊聽著耳機里的台詞,

不用抬頭都知道主角下一秒會說什麼

。儘管有的老劇畫質粗糙,布景簡陋,還失去了情節上的懸念,但卻

有百看不厭的魅力



反倒是當下最流行的言情劇、IP劇大都千篇一律,如果不是劇中某位明星的粉絲,看上幾集就覺得味同嚼蠟。




更重要的一點是,

有的國產類型劇幾乎已經消失,想要看某一類劇,常常只能從老電視劇里找了。




或許是因為表情包流行的加持,《情深深雨蒙蒙》又成為許多人的下飯局。






那些消失的古裝劇


————————



從2017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國內各大衛視已經適當壓縮古裝劇的排播。

范冰冰參演的《巴清傳》、周迅參演的《如懿傳》屢次調檔,至今沒有播出,而《將軍在上》《海上牧雲記》等古裝劇則由衛視轉向了網播,相應的反響也小了許多。




更深刻的影響體現在電視劇選題上。根據廣電總局今年四月發布的《電視劇備案公示》,

當代題材劇共69部,佔四月份公示劇目列表的62.73%。




古裝劇作為電視劇的主要類型之一當然不會消失,但可以預見的是,

相比於近幾年的井噴,未來幾年我們看到的國產古裝劇一定會少很多。

古裝劇類型下的

歷史正劇和戲說劇,已經很久都沒出現過了。





《漢武大帝》導演胡玫在給歸亞蕾和焦晃講戲。




曾經,以央視為首的各大衛視,紛紛把鴻篇巨製的「帝王系列」搬上熒幕,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包括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漢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

等等。這類劇往往演員

陣容強大,製作精良,氣勢磅礴,對歷史進行有限度的修改,被冠以「正劇」之名。




歷史正劇的另一面,是戲說劇的流行。

1991年,兩岸合拍的《戲說乾隆》播出,電視前的影視製作人和觀眾們一樣驚訝:

原來歷史劇還能這麼拍!

鄭少秋飾演的乾隆皇帝瀟洒帥氣,有血有肉,不僅有一身好功夫,常年在基層走訪,而且還不時出手除暴安良,同趙雅芝飾演的民間女子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戲說乾隆》里的鄭少秋和趙雅芝。當時還沒有日後的各種影城,電視劇在故宮實景拍攝。




在這之後,戲說劇越拍越多。

1996年播出的《宰相劉羅鍋》,1997年播出的《康熙微服私訪記》,2000年播出的《鐵齒銅牙紀曉嵐》,都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和現在的歷史劇相比,戲說劇之所以很少被冠以「篡改歷史」的帽子,或許是因為它們首先明確了自己「戲說」的定位,更關鍵的是,

被戲說的歷史人物塑造的豐滿有趣,不會讓觀眾感覺矯情尷尬。




近幾年歷史正劇和歷史戲說劇都很少見,前者能數得出來的基本只有《大秦帝國》系列,後者只剩歷史外殼包裹下的偶像劇、苦情劇,

紀曉嵐、劉羅鍋那樣嬉笑怒罵的風采,

再也不可見





多少個暑假是與「和珅」和「紀曉嵐」一起度過的?






有些劇,現在的演員演不來


————————




和古裝劇相比,

情景喜劇這一劇種基本在國內「絕後」。




1993年,出身戲劇名門、從美國留學回來的英達,第一次把國外流行的情景喜劇拍給中國觀眾看。

而這個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卻成了日後難以逾越的高峰。




英達自己在日後又拍了包括《東北一家人》《閑人馬大姐》在內的很多情景喜劇,有的口碑不錯,但再也沒能超過《我愛我家》。

在他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之後,情景喜劇這一門類迅速在國內開枝散葉。




《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兒女》《武林外傳》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

在情景喜劇流行的那幾年,每到午飯晚飯時候,多少家庭都回蕩著劇中特有的罐頭笑聲——《武林外傳》是少有的不插入罐頭笑聲的情景劇,但是面對同福客棧里的故事,電視機前觀眾的笑聲比罐頭笑聲還要強。 





張一山的演技在《家有兒女》中就嶄露頭角。




到了今天,我們真的再也拍不出好笑的情景劇了嗎?




答案也許是肯定的。

就以《我愛我家》為例,主演宋丹丹、楊立新、文興宇都擁有北京人藝話劇舞台錘鍊出的過硬演技,邀請來客串的明星更是一個比一個大牌:

王志文、姜文、李雪健、何冰、郭濤,光是隨隨便便在某一集中,往沙發上一躺的紀春生(葛優),都成了風靡一時的表情包。




更關鍵的是,作為整部劇的靈魂編劇梁左,在寫作《我愛我家》之前,就已經為姜昆寫了《虎口遐想》,為牛群馮鞏寫了《小偷公司》,喜劇功底深厚。




事實上,布景簡單、人物單一的情景喜劇,對演技和劇本的要求極高。你能想像

把如今的流量小花,安排進同福客棧郭芙蓉、佟湘玉的角色上,會是多尷尬齣戲

的一件事嗎?

而且即便找到一群演技過關的演員,沒有好的劇本,也無法支撐幾十集的歡樂。比如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部讓人記住的情景喜劇是2009年的《愛情公寓》——可惜的是,它的劇本存在多處抄襲嫌疑。





《武林外傳》展現了一群當時非著名演員的精湛演技。




與情景喜劇一同消失的,還有很多現實主義題材的市井劇、農村劇。

前者描畫的是城市普通居民的喜怒哀樂,後者對準的則是常常被當代人忽視的農村生活。在市井劇的代表《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里,主角一家生活在窄小的衚衕里,每天為柴米油鹽奔忙,因為下崗、拆遷等等問題而煩惱,反映了京津地區老百姓的生存狀態。




而今天的導演和演員,

已經很久不屑於表現這種瑣碎的事情了

,我們看到的太多電視角色畫著精緻的妝容,領帶系的一絲不苟,為了愛情死去活來,卻再也不用考慮生活和買房的問題。





電視劇《談判官》因為「不談判只談戀愛」而被非議。






看劇的方式變了,劇也就變了


————————




過去大家還喜歡一家人湊在電視前,一邊看劇一邊討論劇情,而如今的中國人更習慣在手機上看劇。

什麼時候看,看多久都由自己決定,如果嫌廣告太煩,就買一個視頻網站的VIP會員,無非是幾十塊的事。




看電視劇變成一件非常個體的事情,電視劇的定位也就從藝術作品轉向了消費品。

觀眾愛看什麼,就一窩蜂地拍什麼,拍來拍去,很多類型劇卻消失了。據統計,中國每年電視劇產量超15000集,但是有6000集播出不了,這就意味著,幾乎三分之一的電視劇成為了積壓劇。





多年後被翻出來的神劇,在經濟基本無法給製作方帶來什麼回報。




而拍攝方也是根據市場的反饋做出選擇。以上列舉的消失的類型劇,固然不乏精品,但是觀眾「不愛看」三個字,幾乎就給它們宣判了死刑。

《大明王朝》在豆瓣上是9.6分的歷史神劇,可當年湖南衛視拍出來卻賠了個底朝天,這之後下定決心一門心思拍偶像劇。




以方言劇為例,曾經很多地方電視台、影視製作公司熱衷於製作方言劇。

這類劇以喜劇為主,節奏較慢,地方特色濃厚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四川的《傻兒師長》,重慶的《山城棒棒軍》,廣東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和上海的《老娘舅》等等。




其中很多採用情景劇的拍攝方式,浸潤了濃濃的地域認同感。

「你有沒有看過XXX方言劇?」幾乎可以作為辨認老鄉的暗號。而隨著

全家看劇陣容的解散和方言在年輕一代中的式微,方言劇也銷聲匿跡了。





《外來媳婦本地郎》還在繼續,但是影響力早已大不如前。




觀眾的反饋影響了創作者的方向,創作出來的作品又培養了觀眾的口味。一來二去,一些類型劇就不見了,

只剩下一些念舊的人成為小眾的緬懷者。




可是觀眾又有什麼錯呢?本來就是在午飯的間隙掏出手機,看一看盛世美顏娛樂一下,當然不會喜歡嚴肅的現實題材、沉重的歷史題材。




說到底,既然人們已經把電視劇當做看過就忘、放鬆身心的商品,就不要太指望還能出現具備藝術品水準、帶給人思考和長久回味的劇集了。







推 薦 閱 讀


點擊封面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爆了的十大城市





九價HPV疫苗終於來了,中國女性竟不知它有多重要!





拒絕做積極廢人,從這本手帳開始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曹吉利    排版/蘇煒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貓從32樓摔下去了,你的深情悼念有點假惺惺
霍金:第一位偉大的後人類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