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字的《資治通鑒》濃縮成了10句話,洞見古人智慧!
佛學
05-30
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耗時19年主編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1.忍小忿而存大信。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八》。【譯文】忍住個人小的忿怒,而堅持法律大的信用。
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選自《資治通鑒》。【譯文】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3.當官力爭,不為面從。
選自《資治通鑒·唐紀》。【譯文】面對上司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不礙於情面而順從。
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選自《資治通鑒》。【譯文】大丈夫答應別人一句話,即使許以千金也不會改變。
5.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譯文】禦寒最好的東西就是上等的皮衣,制止別人的誹謗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自己的品德修養。
6.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
標杆彎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頭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潔潔凈凈的。比喻上樑不正下樑歪,上級清正廉明了,下面就會端正無邪。
7.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才能是德行的憑藉,德行是才能的統帥。司馬光理想的用人標準是德才兼備,有德無才者次之,無德無才者又次之,最不能用的就是有才無德的小人。
8.盡小者大,慎微者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選自《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二年》。【譯文】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明達事理;聽信片面的意見,就會愚昧糊塗。
9.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選自《資治通鑒》。【譯文】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10.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譯文】即使做一件壞事,殺一個無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愛的人也不會去干。


※最寂寞的六句古詩詞,把孤獨寫到了極致!
※中國古代十大名相:誰才是天下第一名相?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