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達摩大師悟性論》講解(一)道,以「寂滅」為體

《達摩大師悟性論》講解(一)道,以「寂滅」為體

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故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

講解:

為了讓眾生悟到本性,達摩寫了這部論。文章開篇就指出了佛法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道」者,以「寂滅」為體。學習佛法,修行的人都想找到法身,悟到本體,本體就是道,本體在哪裡呢?是什麼樣子呢?

以「寂滅」為體,「寂滅」二字從字面上可能給人的感覺像死亡一樣,其實不是,滅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沒有了,消失了等等,滅是「滅相」。比如,我們心中會生起很多妄想,念頭,這些都是法相,就是要滅掉這些相,滅不是自己刻意去滅它,心中的妄想本身是生滅法,此時生起來了,剎那又滅掉了,他們是虛妄的,你不要執著它,把他當作實法,這就是「滅相」。

再看「寂」,「寂」是指本體,指法身。法身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也不是過去現在未來,非青非黃,沒有顏色,非長非短,沒有形狀相待,非色聲香味觸法,心沒有辦法形容他,了不可得,但你又不能說心沒有,不存在,你行住坐卧,說話做事,都是心在作用。

為何以「寂」來形容心呢?寂本意是靜悄悄,我們常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這句話來形容我們的真心本體,「寂」就是法身,「照」是報身,可以這樣說,照而常寂是法身,寂而常照是報身。

「照而常寂」就是說我們的法身像鏡子一般,可以照境,萬象萬物都能照,都能映現在鏡子里,但鏡子本身是如如不動的,本體是不動的,所以叫寂。以虛空作比喻,虛空中雲來雲去,霧散霧開,風吹來吹去,也有鳥兒飛來飛去,飛機一會來了,一會去了,還打雷下雨,真是熱鬧,但虛空不會生起煩惱,他也不執著這些相貌,鳥飛來了,哦,打雷了,下雨了,虛空不執著這些,不會有愛憎想法,喜歡這個,討厭那個。我們的法身本體像虛空一般,能映照萬物而自身不動。

能寂能照,就是法身,也就是凈土宗講的常寂光土,法身能作用,能生起萬象,但又如如不動,像虛空一樣,他們沒有動過。對於我們修行來說,面對境界,面對各種如意不如意的事情,心不為之所動,不起貪嗔痴慢,好惡愛憎等想法,就是法身顯現。

「寂而常照」是講報身,這句話重點在「照」,照是從寂而來的,比如虛空,本身是靜悄悄的,如如不動的,但對於虛空中所發生的境界萬象都了了分明、清清楚楚,我們的心也是如此。法身對妄想的來來去去照見得清清楚楚,他有覺照的功能。

照是光明的,智慧的光明,這必須破除無明才能看到,報身是智慧之光,他有照的作用,稱之為超日月光,因為太陽照不到,太陽只能照到你的色身,照不到你心裡,心光是超越太陽和月亮之光的。

「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寂滅就是我們的菩提心和覺悟,滅諸相就是面對境界時,心不被煩惱所動,不是說刻意滅掉這個相,讓相消失了,完全沒有,不是這樣的,而是說心不執著這些相,沒有「受」,心裡不生起貪嗔痴等念頭,就是滅相。

修行要以「離相」為宗,何謂宗?宗就是路線,就是修行的綱領和路徑,宗門就是以離相為宗,我們常說無相,表達的意思是一個,就是不著相,心無所住,自然離相,如何離呢?離開一切分別思量,語言文字等法相,就契入了如如不動的本體。

聯繫方式請關注下面二維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微信修證班學習內容

①佛學基礎 ②理論框架 ③佛學經典

④佛學精華 ⑤悟心(祖師禪) ⑥歷代高僧宗門名著

⑦金剛三昧與楞嚴大定 ⑧各種咒語及應用

⑨佛家宗派融合 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長按左下側二維碼關注師父

加入禪院實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宗門法眼 的精彩文章:

TAG:宗門法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