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抑鬱的中國老人決定去死

那些抑鬱的中國老人決定去死

近幾年,老人自殺的新聞已經稱不上新聞。只有死法離奇,震撼到善良人想像力的邊界時,才會在輿論中激起些許水花。

喝農藥自殺稀疏平常,能喚起關注的是——先挖坑再喝農藥,接著躺進坑裡,等待藥效發作的同時,顫顫巍巍地扒拉土塊,活埋自己。老人上吊也無法讓公眾關注更多,能催生巨量轉發的是——體力不支,夠不著房樑上的繩套,退而於窗沿或床邊等低矮處繫上繩索,了卻殘生。

推動此類新聞慘烈程度升級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老人選擇自殺。而這一現象背後,是中國老人無法脫出的抑鬱現實。

究竟有多抑鬱,才會將老人們逼上絕路?又是什麼造就了老人們的抑鬱現實?

不自殺,就在自殺的邊緣

1999年,衛生部第一次公布了中國的自殺率——每十萬人中有13.9人。考慮到統計樣本城鄉分布不均,再加上學者指出這項統計近乎三分之一的漏報率,官方公布的數字理所當然受到質疑。

上世紀末真實的中國自殺率,在新世紀的第二年被發現。中文名為費力鵬的加拿大學者邁克爾·菲利普斯(Michael Phillips),指出自殺是中國第五大死因,每年造成287000例死亡。消息一出,舉國嘩然,彷彿是第一次聽說自殺二字。

2016年,陝西銅川,七旬老嫗與孫女拌嘴後企圖自殺 / 視覺中國

在自殺事件中,老年人處在「領軍地位」。雖然老人們行動不便,但依然用腳為放棄生命投票。為了不驚動子女,一個山東老人半夜溜到公園,喝下兩瓶農藥後悄然離世。在湖北距武漢不遠的村落中,一個69歲的老人換上新衣,邊喝農藥,邊在地上的火盆中為自己燒紙錢送別。

《新京報》在報道中國老人自盡時,用了「自殺潮」的字樣——如潮水一般襲來,淹沒耳順之人。65歲以上的老人,自殺率是其他年齡段的4-5倍。依據統計口徑的不同,具體數字從每十萬人中44人到200人不等。即便按最低一檔的44人來算,也是普通人的四倍之多。

年齡在80歲以上,老人們自殺的可能性是普通中國人的八倍。與同處在耄耋之年的加拿大人相比,中國老人自殺的可能性是他們的三倍。在西部落後地區,甚至會有如電影《楢山節考》般的讓老人尋死的自殺洞和自殺屋。

2014年,陝西西安,患癌老人難忍病痛跳井自殺後,挖掘機挖坑撈人 / 視覺中國

更可怕的是,比起城市,農村地區的人對老者自殺見怪不怪。

當劉燕舞來到湖北京山做調研時,震驚於當地居民聊起老人自我了斷時,大多嘻嘻哈哈,少有凝重的表情。湖北的京山是經濟強縣,2017年GDP達到370億元。在這樣一個地方,晚年自殺在人們口中成了人生常見的道路。

因為他們看得太多,已經麻木。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學者就發現,每十萬人中,老年男性和女性死於自殺的人數,在城市分別是30.2和26.7,但在農村,則高達85.4和66.2。

2002至2011年間,中國的年平均自殺率下降到了每10萬人9.8例,降幅達到58%,已跌至世界最低行列。而老人自殺率高企,自殺率下降的歡潮中發出不和諧音。

不管城市還是鄉村,老人自殺的比例逐年提高

這刺耳雜音的背後,是由抑鬱織成的曲譜。香港大學的學者選取了五萬六千人做樣本,發現老年人自殺和抑鬱狀態——而非罹患抑鬱症——分不開關係。

雖然說抑鬱癥狀不等於抑鬱症,但長期有「黑狗」(抑鬱)的陪伴,老人們依然行走在崩潰的邊緣,只差最後一根稻草將他們壓垮,主動迎接死亡。

在安徽安慶,這跟稻草可能是政府推行的強制火葬政策,老人們為了死後能土葬,趕在政策實行前結束生命。在山西,這根稻草可能是被取消的低保。一位老人在低保不保後弔死在市政府門前。

2014年,安徽安慶,政府強推殯葬改革,對民眾家中現有棺木強行拆解,多名老人在6月1日火葬實行日前自盡 / 視覺中國

龐大的中國老年抑鬱群體,成了鋪開「自殺潮」最堅實的動力。中國科學院在東北、華北、華中等全國七大區域,對老年人抑鬱狀況展開研究,發現城市社區中老者的抑鬱情緒檢出率高達39.86%。

這一數字在北京大學的研究中得到了交叉驗證。《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稱,到2011年底,60歲及以上的中國人約有1.85億,其中40%有程度較高的抑鬱癥狀,約7400萬人。

全世界約四分之一的六十歲及以上的老人生活在中國,2050年時這一比例將攀升到30%。面對當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自殺的勢頭,如果老人們抑鬱的根源沒有改變,恐怕未來只會看到更慘烈的新聞。

老年人中數目龐大的抑鬱人群,昭示了老年生活就是抑鬱陷阱。究竟是什麼讓中國老人如此抑鬱,如此不開心?

因病致郁不得解

2013年6月下旬的最後三天,瀋陽三名老人不堪長期疾病的折磨,接連跳樓。其中一名的子女坦言,母親是在抑鬱中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什麼老人會在病痛中抑鬱乃至自殺呢?

衰老本身就會助長抑鬱。老年人新陳代謝減緩,身體產生的多巴胺和五羥色胺等讓人振奮的物質,遠不如從前多。防禦抑鬱的生理城牆,隨著歲月的流逝,一點一點崩塌。

將老年人推進抑鬱中,並讓他們自殺的元兇之一,就有疾病。

2016年,在癌症高發的江蘇淮安,一位癌症老人用紅繩牽著因糖尿病失明的老伴,爬上自家八米高的房頂,一躍而下。因病自殺不是個例。在長沙市天心區,自殺的老人中有一半是長期患病,不堪其苦而自殺。

2015年,安徽合肥,一位老人一絲不掛站在陽台邊緣,揚言要跳樓 / 視覺中國

生理機能退化甚至喪失,會讓老人陷入無盡的無力感中。長期處在無助狀態,老人很容易對生活和生命產生厭倦情緒。久而久之,抑鬱就找上門來。

白內障、青光眼、黃斑病變合稱為老人視力的三大殺手。將近三成的患眼疾老人會出現抑鬱狀況。義診團隊到達西南地區的大山深處發現,不乏老人因為白內障紛紛自殺。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中國,75歲以上者的發病率是45歲壯年組的5-8倍。而罹患此症的老人,抑鬱率高達45%。發明了黑狗這一抑鬱別名的丘吉爾,晚年飽受中風的折磨。

癌症也是老年人不可忽視的問題。2017年,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證為癌症。而其中,至少六千人是老年人。在這些癌症老人中,有四到五成的可能出現抑鬱狀況。

曾經出演《宰相劉羅鍋》的老戲骨李丁,就在癌症和抑鬱的雙重摺磨下離開。在武漢,一位老嫗患癌後,由於經濟和身體原因,不能執行手術。由於沒有行動能力,就讓老伴助其自殺。

2018,上海,一位癌症老人請攝影師拍下了她和老伴的合影 / 視覺中國

有錢真的能給爺爺買來高興。相比月收入高於五千的老年人,月入兩千以下的老人患上抑鬱症的概率要高六成。這是導致老人自殺率城鄉天差地別的重要原因之一。

問題在於,老人們沒錢。許多農村老人依然要自己耕種才能解決吃飯問題。

2014年,在2.12億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中,按各省不同的相對貧困標準來算,貧困老人數量多達8959萬,四捨五入後真的是一個億。

而老人們無力擺脫的貧困,指望不上國家來拯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表示,在四川、湖北等財政力量稍薄弱地區,老齡參保人員每月只能領取55元。就算是浙江這樣的發達省份,每月的最低標準也不過100元。這點錢對老人們的生活於事無補。

所以花錢看病,順帶消除抑鬱並不現實。

2018,河南,85歲老人冒雨徒步30里賣菜 / 視覺中國

莫說家人嫌花錢,老人們也會算一筆金錢和生命的賬。如果剩餘的生命中領到的養老金大於看病的花費,就值得看病。如果得不償失,那就選擇放棄生命。2016年,黑龍江省的一位老人生病後擔心給家人添負擔,便悄然弔死在村外的樹上。

被貧窮包圍走投無路的老人,自殺成了最後的選擇。在韓國,老人們的經濟狀況不容樂觀,有一半處在較為貧窮的狀態,以致於老人們的自殺率是年輕人的十倍不止。推人及己,不難理解中國老人這一經濟弱勢群體為何頻傳自殺。

子女讓老人更抑鬱

眾所周知,高壓生活是抑鬱的主要動因。在中國,老人雖然脫離了工作環境,但依然不能悠哉游哉,頤養天年。

因為成年的子女還離不開老人,榨取父輩的金錢。有一半以上的80後需要父母資助。啃老,真的要把老人啃哭了。

2015,重慶,父母強行「斷奶」後,23歲無業男子跑進銀行借飯錢 / 視覺中國

滙豐銀行調查發現,在中國,1982年後出生的千禧一代中,七成名下有房,位列各國之前。就算暫時沒有房子,九成中國青年表示未來5年內有購房計劃。

與高漲的購房意願相對應的,是高企的中國房價。2000年,中國房價第一次突破6000元大關,從此開啟了狂飆突進,一路看漲。經過2008的經濟刺激政策,房價更是固定到了天上。2014年,全國房價平均上漲200%,而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已是年均工資的五六倍。

年輕人當然無力應對,連首付也拿不出來。因此,買房重擔交到了父母身上。

除了金錢,年老的父母還要為孩子提供時間。年輕人生兒育女離不開父母的照顧。台灣的研究者發現,擁有孩子的年輕家庭,往往和父母同住,因為要靠後者來照顧兒童。

2006年,湖南邵陽,體弱多病的曾氏一人照顧著4個留守兒童 / 視覺中國

年老的父母還是孫輩的保姆。根據2015年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受制於戶籍政策,3500萬孩子被迫離開父母工作的城市,回到老家,和未曾離開家鄉的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

即便父母為子女遮風擋雨,但逾七成的人依然表示生活壓力過大,無法照顧父母。子女對父母經濟幫助的不足,成為老年人抑鬱的重要原因。子女對父母的經濟援助越多,就越能緩解父母的抑鬱狀況。

隨著子女對父母經濟支援的增加,長輩的抑鬱程度逐漸下降

但現實卻是本該清閑的父母依然為子女殫精竭慮,不抑鬱才怪。2016年,一位蘇州92歲的蘇州老太太吞下近200顆安眠藥,進了醫院。而她想不開的原因竟然是覺得自己沒用了,成了子女的累贅。

即便父母選擇在風燭殘年燃燒自己,照亮子女,養老依然離不開子女。願意在養老院、老年公寓、社區養老機構等地方度過晚年的老人,只有2.2%。剩下的人都離不開子女,而要求子女同住或住在附近的老人,佔比高達81.6%。

但現實卻是:老年人群體中,36.8%與配偶單獨居住,9.2%獨居,近半老年人缺乏子女的關照。抽樣調查更是表明,近半數人探望父母的頻率達不到半月一次。步入老年,社會活動減少,與子女的聯繫成了僅剩不多的心理支柱。但現實就是與老人們的需要背道而馳。以致於某些地方的老人將毒藥、上吊繩和水井稱為三個靠得上的兒子。

甚至還有子女主動拆毀這根支柱,將父母逼上絕路。父親病危後,兒子回家探望。兩三天後,父親還健在,兒子就說:「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請了七天假,算上做喪事的時間」。話畢,老人自殺。

為了緩解老人的抑鬱和隨之而來的自殺,政府絞盡腦汁。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把常回家看看寫進法條。但用法律約束人倫孝道,與立法要求婚後性生活和諧,在荒誕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想而知,該沒人探望的老人依然沒人探望。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蘇州一家老人護理院給出了答案。

設立獎孝金制度——兩個月內探望父母超過三十次,獲得200元現金抵用券。實施前,僅有38人能做到,但說給錢後,這一數字暴漲到129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抑鬱症,就是心情不好?
產後抑鬱,一個你絕想不到的原因!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