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湯劑煎得越濃越好嗎?

中藥湯劑煎得越濃越好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如果我們煎煮的中藥湯劑很濃,就能有更好的效果。但其實中藥不是越濃越好,湯劑濃度高並不見得效果就好,濃度一定要適量。

煎中藥是中藥飲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而當煎到飲片本身與藥液中的有效成份濃度平衡時,這種擴散運動就停止了。此時如果再繼續煎煮,以求「又濃又少」,不僅藥物內的有效成份不會再釋出,還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樹脂、樹膠、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斷溶出,這樣會使藥液中有效成份因不斷蒸發而減少,甚至在過長的高溫中遭到破壞、降低藥效。

長時間的煎藥還容易煎糊,嚴重時還會把葯鍋弄壞。過分濃縮的葯汁又會加重苦味,給患者服藥帶來困難,服藥後會產生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因此,為使中藥發揮應有的效力,不僅要按常規煎煮一定時間,而且每次煎好濾取量皆不得少於180毫升(約一個碗九分滿)左右為宜;如果是煎給小孩子服用,由於劑量較少,每次濾取的液量可酌減為120毫升左右。

另外,除了滋補藥煎煮時間稍長,多數中藥不需要濃煎。特別是解表、清熱、芳香類藥物,煎煮的時間還要更短一些,如麻黃、桂枝等解表葯,金銀花、菊花等清熱葯,砂仁、沉香等芳香類藥物。風寒感冒者多需要解表散寒,藥物煎煮的時間就不宜過長;調理氣虛者,補益葯就需要濃煎。具體煎到什麼程度,用多大量,需要請中醫根據病情確定,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長煎藥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兒科首推中藥?
「隴原工匠」楊錫倉:中藥炮製絕活傳人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