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同一個題材兩個版本的的電影,差距不是一般大?
今天要說的是兩部電影,兩部都是改編同一部小說的電影。
一部是中國人拍的
一部是日本人拍的
嗯,看到圖片想來大家都知道改編自哪一本小說。
今天重點是電影,不是小說。
話說啊,改編小說拍成電影,都挺難的,特別是改編這種名氣大的小說,一不小心就得罪的小說粉絲。
那麼中日兩個版本的電影誰優誰劣呢?其實看評分就知道,一個5.1,一個7.2,差異明顯啊。
那它們的差異在哪裡呢?
首先它們雖然都改編的同一部小說,但選取了小說不同的故事,這是造成了它們差異大的原因嗎?不是。雖然故事不同,但每個故事都很有感染力。所以差異不在於故事,而在於如何表現故事。
中國版的導演在這部電影里運用畫面表現故事的能力稍微遜色了啊,不說多就比起日本版的導演來說就很遜色了。
說人遜色,要用事實說話。
電影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聽覺藝術。但電影重要的是用畫面敘事,聲音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除了音樂片)。
在韓傑版里,你看到的感覺重要的不是畫面,而是人物的對白即聲音。或者說人物的對白已經把畫面的角色給搶走了。你甚至可以聽著聲音就可以知道要表達什麼了,那幹嘛還要看?不如直接聽廣播劇?廣播劇聲音可能魅力還大。對白喧賓奪主,搶了畫面的戲份,畫面該有的表現力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使得影片顯得臃腫。韓傑版裡面過多主角的對話,這讓人覺得導演是把人都當白痴了。
比如在小城音樂人這故事裡。熱巴讀了大長段的信,後又讀了大長段無名雜貨店的報道。可是後面又有同一段小城音樂人的自白,跟信的內容一摸一樣,後面也解釋了無名雜貨店。這不是多餘嗎?完全可以刪掉部分重複的對白啊。好吧,如果你說重複以達到突出效果。可是好蒼白哦,沒啥意義好嘛,還不如畫面來得好。難道是覺得觀眾沒了對白會看不懂?觀眾沒那麼傻好嘛。所以對白該簡潔的簡潔,畫面該豐富的豐富。觀眾不傻,看得懂。電影藝術的魅力在畫面啊。
過多的對白,拖泥帶水,會讓人覺得導演在湊時間呢。
相比,日版畫面效果就好的多。同時講小城音樂人。對話乾脆利落,疑惑的地方不直接用對話表現,而是給足觀眾好奇心,在讓畫面慢慢來解釋。這種不拖泥帶水的做法,才好。
韓傑版除了畫面的運用遜色外,場景轉換上也很遜色。
韓傑版的轉換較突然,不善於利用道具。說日版的吧,當要換場到小芹演唱的場面時,通過主角手機畫面自然轉換。你說韓傑版的手機沒電了,可不是有吉他嗎?用相同的地方、物品換場多自然啊,還可以看出導演的用心啊。還有日版的從現在切換到雜貨店老闆場景時,利用了取暖器來換場,這真的很巧妙啊。而韓傑版的就感覺沒那麼用心,當然他換場也還OK,但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在語言方面,韓傑版蒼白且有些重複多餘,而日版的就簡潔有深意。
還有在人物塑造上也有明顯的差別。
總得來說,兩部電影都要表現人物的善。
可是在韓傑版裡面人物有點尷尬。或者戲份太多卻不簡潔有力。開場在晴美家破壞的畫面,逃跑畫面,在雜貨店裡對白畫面,這些畫面都感覺到人物的尷尬,太多的惡面的表現反而表現主角三個人的善面不足。就連他們為何要去報復張晴美的理由也太過個人化——就以小波的視點,還有就是當他們發現自己的錯誤時,改變錯誤的畫面都只是通過語言來表現,這部顯得太過蒼白了嘛?這樣就使人物中的善良顯現的太過局部。
而日版在表現主角惡方面的畫面少而不至於缺乏,比如同時去破壞晴美家,有但並不會有太多的渲染。在善方面的表現更多。比如三個人經常回養育他們的孤兒院去幫助比他們更小的,發現自己的錯誤時有了更多改變的畫面。
兩部電影的差異有人說是文化差異造成的。但我覺得重要的還是電影的表現方法差異導致了他們最大的差異。換句話說,故事差異的問題不大,差異大的是如何用電影表現。
當然,日版的也有它的不足,但這裡主要講的是韓傑版的不足。因為相比來說韓傑版的不足更多。作為一個中國觀眾當然希望,中國電影取得更好的成績。這也是為什麼主要講中國版的不足。
最後,僅僅是我個人的小看法。有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喜歡的可以關注一下


※借力金融思維打造自我升值之路
※EXO吳世勛新綜藝撞檔大偵探?抄襲爭議闢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