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5分鐘帶你讀懂「夏商周」三朝千年更替

5分鐘帶你讀懂「夏商周」三朝千年更替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朕聽

」(zhentingwx),給小主講講你不知道的奇聞趣事




「這太陽什麼時候滅亡,我願意和它一起滅亡。」這話說的實在是狠毒,說這話的是誰呢?夏民,太陽又是誰呢?夏桀。桀是夏國的君主,一個君主被自己的臣民如此怨恨,桀這個君主做的實在是不怎麼樣,而事實也的確如此,桀是夏的最後一位君主,也就是在他手裡徹底斷送了夏國江山,那又是誰能取而代之呢?商湯。


        


商湯據說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他以商代夏可以說是上承天命,下順民意。但這有問題,因為前面那句話是他教夏人說的,商湯將夏桀自比作太陽的話告訴夏人,藉此來試探夏人對桀的態度,這就很奇怪了,在當時桀是君王,而商湯是臣子,臣子試探君王的民心卻又不勸誡君王,這是想幹什麼,自然是篡權奪位,取而代之。








        


所以商湯以商代夏恐怕是預謀已久,為此他還特意派出了一個間諜,伊尹。伊尹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間諜,不過他的出身不好,是個奴隸,在商湯娶有辛王的女兒為妃後,便以陪嫁奴隸的身份來到了商湯身邊。伊尹被派到夏國後,開始竊取夏國情報為商湯滅夏做準備,在夏國他還成功聯絡了一個盟友,妹喜。


        


夏桀在位時,曾發兵攻打有施氏,有施氏不敵只能求和,向夏進貢了大量的牛羊馬匹和美女,其中就包括妹喜,妹喜到了夏國很受桀的寵愛,據說妹喜有個癖好,愛聽撕裂絹昂的聲音,夏桀為了使美人開心,就找來了大量的絹昂布匹,在妹喜面前一匹一匹的撕開。既然夏桀這麼寵愛妹喜,又捨得花錢,那她為什麼要干助商亡夏這個虧本買賣呢?


        


對於這一點歷史上說法不一,一說妹喜原本就是有施氏為了報復夏國而派去的女間諜,從來和夏國就不是一條心,聽說伊尹來這裡也是欲圖不軌,當然一拍即合。此事還有另一種說法,說夏桀攻打岷山氏後,又得兩女,一位叫琬,一位叫琰,夏桀得到這二人後也是大加寵幸,而妹喜卻被冷落,夏桀甚至將妹喜一個人留著洛水邊,而自己去和美人尋歡作樂,對於這種情況妹喜當然不樂意,於是乾脆和伊尹結盟,給這個負心漢點顏色看看。這兩種說法誰對誰錯都不重要,因為最後的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商湯代夏。


        


為了這一天,商湯可以說是做足了準備,說自己是天命所歸,為自己造勢,這是輿論準備,派間諜刺探情報,打探虛實,這是戰前準備,結交各個部落,厲兵秣馬,這是武力準備。再反觀夏桀,這位老兄此刻已是與天下人離心離德,還一味恣意妄為,難怪會失了天下。但不管商湯說的多麼冠冕堂皇,他所行的始終是造反事,當的是篡權者,不過沒關係,畢竟這事是夏國開的頭。


         

商湯認為自己篡取帝位是天命所歸,但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天命也會棄商而去,那麼下一個天命所歸的又是誰呢?周,這便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武王伐紂的故事,在這個傳說中,帝辛,也就是商紂王,作為商的最後一位君主,荒淫無度,殘害忠良,不理朝綱,最終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如此看來帝辛失了天命也是活該,但歷史真的如此嗎?









         


這其中也有疑問,首先狐妖禍亂朝綱的故事那是神話傳說,自然不能當做事實,其次有關於帝辛荒淫無度的記載最早全部見於周朝的史籍,周朝從商手中奪了天下,自然是要抹黑對方美化自己,因此這些史料的可信度極低,而據另一些史籍記載,帝辛不僅沒有這些荒唐之舉,反而是年少有為,帝辛繼位時,東南諸部叛亂,帝辛命令部下向東征討萊夷,而自己則親自向南攻打九苗,不僅成功平叛,而且將商的勢力範圍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如此看來,帝辛非但不昏庸反是少年英主,那他又為何失了這天下?


        


帝辛在接手時其實就已經是個爛攤子,不僅各方諸侯各懷鬼胎,就連商王朝內部也是離心離德,先是王權與神權的對立,商王朝在建立之初,神權是要凌駕於王權之上的,商湯在登帝位時也要順承天命,這就導致了神職人員在商王朝中佔有很高的地位,甚至有時凌駕於帝位之上,但經過商朝幾代君主的努力,這一局面出現了扭轉,自帝武乙戲弄神祇,再到帝辛繼位,神權與王權的爭鬥愈演愈烈,而帝辛又是一個強勢的君王,自然不可能放棄權力而和神權妥協,所以鬥爭只能更加劇烈,而爭鬥最後便演變為分裂。


       

在王權神權分裂的同時,商王族內部也並不太平,這就與帝辛的身份有關了,帝辛是少子而非長子,長子是微子啟,而帝辛之所以能繼承帝位,是因為他是嫡子,微子啟是庶子,在帝辛繼位時,帝祖甲的禮制改革已基本確立為正統,而祖甲確立的禮制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這便否定了微子啟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的身份,但微子啟卻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對與自己失之交臂的王位展開了爭奪,微子啟素有賢名,支持者頗眾,甚至可以與帝辛抗衡,而且這幫人為了推翻帝辛,什麼陰謀詭計無所不用其極,不惜內惑國民外通周人,除了兄弟相爭外,其他王族也不是一條心,祖甲在改革繼承製的同時也取消了貴族參與政務討論的特權,這在加強了王權的同時,卻也把貴族勢力放在了王權的對立面,他們雖然不像微子啟那般不顧一切,但也是帝辛的反對派之一。









        


這便是帝辛繼位時國內的局面,真是亂成了一鍋粥,各派勢力相互對立分裂,周之所以能滅商與他們脫不了干係。真是糊塗,難道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最後還不是便宜了周,帝辛平亂的同時卻也造成了府庫不足,軍士疲憊的後果,而各地卻依然是烽煙驟起,窺伺已久的周抓住了這個機會,出兵朝歌,帝辛慌忙來救與周戰於牧野,其實雙方若是硬碰硬的幹上一場,勝負還是兩說,但帝辛這支大軍召集的太過倉促,以大量的奴隸為主,軍心不穩,鬥志更是全無,雙方對壘,不戰自潰,一敗塗地。


        


帝辛的身死代表著周的篡權成功,篡權成功的周王朝自然是要極力粉飾自己的行為,這是歷史慣例,而至於帝辛則被周人稱為紂王,從此成為了無道之君的代表,到了近代全身所背罪狀甚至多達七十餘條,真是身敗名裂,而那篡權之人則成為了千古聖王,一本萬利,難怪篡權之事,會有如此多人熱衷。



作者:

鉤沉,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我可能鹽吃多了
劉邦所封八位異姓王,最後哪些人必死,哪些人善終?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