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家被尊重的醫院治病您的感受會是怎麼樣?
孩童時認為醫生的職業是高大尚的職業,因為他們「救死撫傷」,如神仙般心靈慈善。而經過脫離年少,年齡和生活經歷不斷積累,雖然還是敬畏「醫生」,卻在現實的接觸中,無限感慨,「敬畏」已不是原本年少時的概念,而是面對社會的無奈,多少老百姓說:「認識哪裡的達官貴人都不如認識醫院裡的醫生好。」去醫院不找熟人,你得到的服務將是「長時間的等待」「冷落」「冷淡」「冷漠」和「忽視」,關於那些所謂的患者感受、尊嚴、人格和自尊心,天呀,那簡直是天荒夜談。花錢治病,除了花錢找罪受,找氣受,還可能找死路。
當我加入的健康行業的那一天,我就告誡自己:「幫人幫到心,多換位思考,注意同理需求者的感受。不做讓人不得不生畏的人。」如今,我以營養師的身份加入到悅程婦產醫院,我才知道,我一直尋找的就是「人本位」的理念。
人本位的醫療服務理念是:以患者的感受為主導,想患者之所有不便,不適,不願,觀察細節,並貫穿到診斷、治療、護理和康復過程中去。也就是患者治療行為中的全身變化、心理感受,以及治療後的快速恢復、壽命延長都是被關注和服務的。
公立醫院大都以「病本位」的理念服務患者,民營醫院以「利本位」的理念服務患者,新醫改提倡的是「人本位」的理念服務患者。只關心局部傷病治療而忽略人的整體感受的跡象就是「病本位」;千方百計通過以葯補醫的醫院,利益最大化,逐漸走向另外一種更為惡劣的醫療性質,即「利本位」醫療。
很多人不能理解,而我最能親身感受到患者渴望被關注和被尊重的感受,就是人本位的最大魅力。我經歷過兩次剖宮產,一次全麻子宮肌瘤手術,對於身體暴露的問題,讓我記憶猶深,那種被羞辱的感覺讓我多少次祈願這輩子都要健健康康,不要再躺在手術台上了。
閱讀《喚醒醫療》這本書,第五章里談到對患者心理感受的關注和對患者人格的尊重,讓我十分的感動。張中南教授在書中講到,「醫生檢查或治療患者時,經常要求他們暴露部分身體。這些有的是必要的,有的卻沒有必要。
記得我第一次到《實話實說》欄目受訪,崔水元問我一道問題,有些病人反映到手術室被打麻醉後躺在那裡,全身一絲不掛地等待醫生消毒,一等半天,對此你怎麼看?當時我沒直接回答問題,講了一個故事:我曾問過一名手術室護士長几乎同樣的問題。當時那位護士長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是必要的。』我再問她:『既然你說是必要的,如果你是病人,到時也脫得一絲不掛躺在手術台上,可以嗎?』她馬上說:『那不行。』我接著說:『考慮到你是本院的護士長,給予一些照顧,只躺30秒行不行?』『不行,一秒鐘也不行!』這名護士長斬釘截鐵地回答。
說完,她就笑了。
通過這個故事不難看出,我們平時沒有站在病人的立場去考慮裸露身體的羞愧感受,當換位思考時,立刻恍然大悟。
一位做過手術的女士,有次我們偶遇也聊起這個話題,其間她說到如果再生病決不想做手術了。我好奇地問道:『怎麼了,那次手術沒做成功?』她否定了我的推測,然後聲情並茂地講述她不想再做手術的原因:『當時進了手術室,打好了麻醉,往那兒一躺,全身脫光,周圍人來人往,真是羞愧難當,恨不得跳下手術台,找個地縫鑽進去。可是那時已被注射麻醉藥物,根本無法動彈。總之,就是感覺在場的醫護人員似乎沒有把我當成人,而視為沒有羞恥感的動物。』
其實,我們打好麻醉後,完全可以給病人蓋上被子,等醫生刷手消毒後,走到病人跟前,一手拿著托盤,一手夾起消毒紗球,然後消毒到哪裡,巡迴護士就把患者暴露到哪裡。假如必須暴露會陰部、乳房等敏感部位,不妨借鑒國外醫院的做法,給病人注射淺睡眠藥物,既輕喚就醒便於觀察病情,又減輕病人的羞恥感。」
我和好多也有過手術台經歷的女性朋友交流,大家對於要當眾身體暴露的這種羞恥感也是很受不了,如果有一個醫院,能讓你感受到被保護被尊重,當人看,不讓你有羞恥感,你願意去那裡生孩子嗎?我想,很多女性朋友都會張大嘴巴問:「有這樣的醫院嗎?」
是的,有的,很快,「人本位」理念的悅程醫院,就會成為每一個感受過的患者口口相傳的話題醫院了!


※優秀作文:永遠別害怕新的挑戰
※穎寶戀情?吳亦凡:就是你了趙麗穎!網友吐槽一大片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