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蟻視覃政:我們想做一款消費者能夠接受的AR眼鏡

蟻視覃政:我們想做一款消費者能夠接受的AR眼鏡

文/Sin

國內的老牌VR頭顯廠商蟻視的MR眼鏡上線海外眾籌平台KickStarter之後,用了8小時就完成原定的5萬美元目標眾籌額,在VR/AR行業已經進入一個相對平穩時期的當下,這個速度可以說已經是相當驚人。在眾籌金額達到15萬美元,蟻視第一次公布了MIX的延展目標,將增加AR、VR兩用功能。

又過去將近兩個星期之後,從蟻視MIX的眾籌頁面上可以看到:截止到北京時間今天中午12點,項目的支持者總共有258名,眾籌到的總金額為17.5萬美元。相比於8小時完成100%目標額的激動人心,13天「僅僅」完成350%目標額看起來似乎沒有那麼亮眼,更何況這是一家2015年底估值就已經達到8.3億、產品第一次眾籌就完成26萬美元的明星公司。

但在稍早的時候87870接受蟻視公司的邀請,前往體驗這款即將眾籌的產品時,他們內部對這樣的情況早就已經有所預計。就像87君在此前的體驗報告中提到的那樣,這款產品目前還只是工程樣機,此次眾籌的也只是一款開發者版本的產品。所以蟻視從一開始就選擇只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眾籌,也是考慮到國內外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之下,真正有興趣和需要的受眾(開發者和部分極客)很早就會關注並選擇是否支持這款產品。

不論是VR創業公司還是Facebook、HTC這樣的巨頭都在如履薄冰的一年,蟻視為何放手一搏推出一款這樣的產品?87870採訪了蟻視創始人兼CEO覃政,後者談了談研發這款產品的心路歷程,以及未來一兩年對於這款產品的規劃。

蟻視創始人兼CEO覃政


蟻視MIX:雙通道混合光學方案

機身重130g視場角96°

上一篇文章中,87君詳細介紹了蟻視MIX的功能特點和產品體驗,這裡我們簡單進行一下回顧。

在《從VR到AR,蟻視MIX會是下一張王牌嗎?》這篇文章中,87君對這款產品的定義是:蟻視MIX是一部需要與PC平台連接、與「移動性」關係不大的AR設備;由於設備本身的定位是「顯示裝置」,且配備了和主流VR套件功能相近的體感控制器,因此理論上大多數PC平台的VR內容(主要就是SteamVR上面的那些遊戲和應用)都可以用蟻視MIX體驗。

而根據當時蟻視工作人員的介紹,SteamVR上MIX可直接啟動體驗的內容已經有一百三十多款。

主流AR頭顯視野範圍對比

從性能參數上來說,蟻視MIX最大的兩個特點:就是輕薄和大視野。

根據官方的數據,蟻視MIX的機身僅為130g,體積和一個登山用的護目鏡差不多,要小過目前市面上所有主流的VR和AR頭顯。除了輕薄之外,MIX的另一個特點是視場角非常大。主流AR頭顯的視場角一般在50°到65°之間,像Hololens的FOV甚至不到40°。而蟻視MIX的視場角可以達到96°,甚至超過了以視場角巨大著稱的AR頭顯Meta 2,後者的FOV可以達到90°。

大FOV的優勢

對於熟悉VR/AR行業的朋友來說,是否輕薄和視場角的大小對一個頭戴顯示設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者影響用戶的佩戴體驗,幾乎可以決定用戶能夠多長時間連續佩戴一個頭顯;而後者決定了一個頭顯的沉浸式體驗效果,只有足夠大的FOV才能讓用戶完全沉浸在虛擬世界當中。

覃政告訴87870,MIX能夠擁有這兩大優點,這一切都源於蟻視自主研發的雙通道混合光學方案(Dual-Channel Mixed Optics)。

如下圖所示,該方案是一種多層複合結構的光學系統,由很多層不同的材料和疊層組成,其中還包括不同類型的偏振濾光器。其中最關鍵的組件為雙通道透鏡(組),它使得具有不同偏振特性的虛擬光線和真實光線可以通過不同的光學通道進入人眼實現混合。這兩個光學通道具有不同的焦距:外部光通道的焦距為無窮大,可以使得外部光線毫無彎曲地通過;內部光通道的焦距非常短,可以彎曲內部光,使得它看起來像是從3米之外發出的一樣。這樣的機制,使得人眼能同時看清內部光和外部光,從而實現增強現實的混合顯示效果。

蟻視自主研發的雙通道混合光學方案

這項技術看起來與Meta使用的離軸光學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差異。二者有相同的優點,比如FOV都比較大;但二者也有一定的差異,對於電子光信號的處理,MIX是通過多層複合結構的光學系統對光進行處理打入人眼,而Meta是直接在一個玻璃面罩上反射進入人眼。這也決定了後者需要更大體積的玻璃面罩來製造更大的視場角,而使用雙層透鏡的蟻視MIX則可以將體積做的相對較小。

事實上,目前處於原型工程機階段的蟻視MIX還稱不上是一個多麼完善的產品。交互方案除了蟻視自研inside-out位置追蹤技術,大多還使用的是第三方的配件(比如NOLO的定位設備和手柄,比如uSens的手勢識別配件),工程機的工業設計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憑藉其自主研發的光學方案,MIX的確解決了很多AR硬體的痛點問題,也讓人期待起這個產品的未來。


從VR轉戰AR,光學和交互是一切的基礎

體驗介紹完產品,87君來到了覃政的辦公室,後者也和我們談了談為什麼要做這款產品,以及蟻視MIX的發展歷程。

蟻視是國內最早開始做VR頭顯的創業公司之一,期間經歷過輝煌的時期,也遇上了發展的瓶頸。覃政介紹,蟻視是從去年4月份開始考慮做這個產品。在他看來,目前VR領域沒有太多可以創新的空間:「沒有創新就沒有小公司的生存空間了,沒有創新的話就要跟大廠拼規模、拼毛利,而這不是創業公司能做的,所以我們戰略性的轉移了。而且大廠的這個做法,也不一定能成。Oculus GO又回到了第一代Oculus的水平,通過減法犧牲體驗來迎合消費者對於價格的要求不一定可取。」

覃政認為,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最核心的還是要找到小公司持續往下去做的關鍵點。很快機會來了,隨著蘋果ARKit的發布,AR迅速火熱起來,但消費級AR產品目前只有手機AR,消費級AR頭顯還是一片空白。也就意味著裡面有市場的機會。

「很快我們就決定轉換一個戰場,確定了開始進入AR領域。這裡面有價值的兩個方向,光學和交互。其中光學可創新的餘地很大,當下的AR光學方案,要不就是體積很小,FOV也很小,要不就是視場角很大,但是體積也巨大。市場非常需要一個可靠的光學方案解決這個問題。」

蟻視從去年4月份的時候開始立項,他們提出來一個假設來解決這個光學難題:是否可以在距離人眼最近的鏡片上,同時進行內外光線的技術處理,在去年7、8月份的時候他們做出了一個樣機。而真正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是在今年1月份,解決了體積小型化的問題,生產出了第一個具有實用價值的樣機,並在今年1月帶到CES上並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隨後3月份的GDC上,他們對產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提高了40%的外界亮度,在現場也獲得了更多的認可。覃政表示,他們最近又有一個新的方案,有機會把外界自然光的亮度進一步提升30%左右。

除了自然光的亮度問題,過去的幾次參展也讓他們獲得了一些來自行業專家的建議。比如此前Oculus的創始人Palmer Luckey就曾建議他們在產品上使用更多的金屬材料,提升產品的外觀,當然前提是要不改變產品本身的重量。

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覃政認為最終要通過一次眾籌活動,讓全球開發者知道這個產品的存在,也為他們接下來打入消費市場做好準備。


加速AR走進消費市場

根據覃政的計劃,這批KS眾籌的產品將在今年12月份發貨,並在明年或者後年推出消費級產品。

目前的產品還是需要連接PC,但是之後蟻視計劃把MIX打通更多的計算平台,尤其是手機平台。覃政表示,由於AR不需要渲染背景,需要的計算量其實比VR更小,即使手機的處理器也很容易實現。而之所以沒有做一體機,主要是因為沒有現成的生態,而蟻視想要做的,是一款可以直接進入消費市場的AR眼鏡。

除了更加輕薄以及有更好的FOV,蟻視MIX另一個底氣在於成本。目前阻擋AR頭顯進入消費端的另一個攔路虎,就是產品的價格。Meta的售價為1500美金,Hololens更是要3000美金。蟻視MIX目前的眾籌價格為499美金,覃政表示消費級產品的價格會增加150美金左右,達到650-700美金,而這已經是一個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價格範圍。

此外,AR顯示行業普遍遇到的量產難題覃政也不太擔心。「我們在北京附近找一個小的生產線,自己進行管理。只需要一二十個人的規模,一個月可以組裝一兩千套套產品。」而如果產品可以規模化,蟻視MIX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目前MIX使用的是一個2.1寸的CLPL屏幕,但實際上邊緣的一部分像素並沒有用到。而如果可以拿到定製化的屏幕,尺寸可以在現在的基礎上小很多。目前還不清楚供應商需要多少的量才能答應進行定製。」

當然,蟻視也面臨著一定的困難。比如缺少原生的AR內容,而可以玩SteamVR遊戲雖然是一個很大的亮點,但用戶對於「在一個AR頭顯上玩VR遊戲」這個概念是否買單,畢竟其價格相比VR頭顯並不便宜;此外,他們也面臨著一些來自大廠的競爭,比如聯想的Mirage AR也將開放給星戰AR以外的AR內容,而這款產品的價格僅為1999元(199美金),蘋果也預計在未來的2-3年內推出AR頭顯,而後者不僅擁有強大的生態體系,品牌號召力也不是創業公司所能企及。

但是就像Oculus的DK1燒起了消費級VR市場的第一把火,在蟻視MIX的原型機上,我們也可以看到AR頭顯產品走進消費市場的可能性。在整個AR行業都是以B端為主的大環境下,抱著不成先驅也要成為先烈的心態,蟻視邁出了自己打入消費市場的一步,而這至少應該值得我們的一句喝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7870虛擬現實 的精彩文章:

三年磨一劍,完成近億融資的瑞立視如何在全球動作捕捉市場開疆拓土?
面對水漲船高的一體機,PC端VR不行了嗎?

TAG:87870虛擬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