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講理規則

講理規則


Federico Zandomeneghi · The Reader




昨天,有位12歲的小朋友提問,簡單回了一下:


 



 


覺得有必要擴充一下,寫個《小學生講理規則》。


 


其實講理規則貫穿一生,小學生講理規則也適合中學生,適合所有人,所以索性叫做講理規則。


 


一、

有禮貌

。請,謝謝你,對不起,太多人一生不知道這幾個字的威力,並不是你有道理,別人就得聽你的,如果你行事粗魯,令人厭惡,那麼,別人一併會討厭你的道理。

 


二、

渴望愛的正確方式是對人友好

。我們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兄弟姐妹的愛、老師的愛和同學的愛,你甚至可能特別喜歡某個同學,也渴望得到她的愛,這些渴望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往往會向他們發脾氣、或說一些傷害他們的話引起重視,這是不對的,他們並不知道我們真實的想法,只會受到傷害,然後離我們更遠,正確的做法是對他們友好,即使有時候不知道說什麼,笑一笑就挺好。


 


三、

優秀的孩子得到更多

。人們更尊重優秀者,越早知道這點越好,父母也更愛那個更優秀的孩子(即使他們很克制地不表現出來),如果你不是那個優秀者,可能會覺得受傷,但仔細想想,如果優秀者無法得到更多,那對他們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成為優秀者有助於你講道理,一個成績很好的小學生,比起一個成績很爛的小學生,他的要求總是更容易被聽到。


 


四、

要想得到,必先給予

。互惠互利的原則對一切關係都有用,包括對你和父母的關係。如果你懶惰、拖拉、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一團糟,自己住的房間又臟又亂,簡單的事情提醒了100遍還是錯,父母心裡想,養這個孩子真累啊,好辛苦。那麼,他們更不願意答應你的要求,不是很正常嗎?相反,如果你是一個自我管理得比較好的孩子,這就是對父母的給予,你想得到,自然更容易。只會索取,只給別人製造麻煩的人,什麼都得不到。


 

五、

父母也普通人

。這意味著他們也需要你的鼓勵,當你覺得他們做得不錯時,讚美他們一下。當他們有時候不耐煩,有脾氣時,要知道,那不過也是人人會犯的錯誤,像你一樣,不要硬爭硬頂,原諒他們,等他們情緒緩和了,再說吧。


 


六、

一次說清楚一件事

。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基本的結構,一般是「我的觀點是什麼,因為什麼」,事情重大,你想說服別人接受你的觀點,不妨在自己腦子裡先過一遍,然後試圖反駁一下自己,把你能想到的反對意見回應一下。這樣,到你表達時,就不會急躁、害怕、漏洞百出,別人覺得你認真思考了,更會認真對待。


 


七、

被拒絕是正常的

。被拒絕不要說出傷感情的話,比如:我恨你們!你們永遠都是這樣!我再也不想理你們了!這樣於事無補,接下來幾天也很尷尬。


 


八、

尊重買單的人

。誰花錢,誰有決定權。你還在花父母的錢,要尊重供養你的人,你可以提要求,但他們有最終的決定權,滿足你的要求,往往都需要花錢,而錢是有限的。父母有時候不滿足你,真是因為他們的錢不夠。將來你有錢滿足自己的願望,決定權就在你手裡。在講道理時,知道誰是最終的決定者,這點很重要。


 


以上規則,可能需要我們很長時間去實踐,並不是知道了就一定做得到,但是有意識地訓練自己,時間久了,就更容易遵守這些規則,你成為一個講道理的人,做事情會順利很多,即使將來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你也會得到尊重。得到尊重,是了不起的成就。







推薦:不浪費孩子天分的兩條判斷原則



上文:年輕人,快使用你的特權



 

點擊閱讀原文。連叔有貨,特惠好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連岳 的精彩文章:

什麼才是該怕的?李嘉誠上的恐懼課
最重要的事靠自己

TAG:連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