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憤怒的馬斯克要對媒體評級,特斯拉為什麼如此招黑?

憤怒的馬斯克要對媒體評級,特斯拉為什麼如此招黑?

近段時間來,似乎無論是國內媒體還是國外媒體都不大看好特斯拉,從特斯拉車禍到「掛電話」、華爾街「做空」等等一系列事件,一邊倒的對特斯拉不看好。不禁讓人反思,為什麼新能源車企領頭羊——特斯拉會如此招黑?究竟是特斯拉本身有很大問題,還是「矽谷鋼鐵俠」馬斯克沒做好,又或者是媒體的負面渲染呢?

近日,受夠了媒體、輿論指責的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他的Twitter上宣布:「我要創辦一個網站,讓用戶對任何媒體所報道的核心事實進行評級,並對媒體、記者和編輯的可信度建立資料庫,以跟蹤他們的職業操守,我想,這個網站應該叫Pravda。」

Pravda即真理的意思,蘇聯曾經有一份官方報紙叫Pravda(真理報)。

隨後,馬斯克由補充道,「創建該網站的目的是幫助恢復媒體可信度,而媒體並沒有意識到公眾對自己的信任度有多低。」

早前,就在馬斯克旗下特斯拉主力車型Model 3量產遇到困難的關鍵時刻,媒體和輿論集中火力,製造特斯拉可能會破產的傳聞,一度使得馬斯克不得不出面澄清傳聞。因此,馬斯克現在越來越反感媒體的文章了。公開的信息顯示,馬斯克已經與傳統媒體徹底決裂。在此前的一個推文中,馬斯克說,那些該死的媒體文章為了賺取點擊率和豐厚的廣告收入,導致文章出現大量的錯誤信息。他暗示,在所有關於特斯拉的文章中,這個傾向似乎非常明顯,因為特斯拉從來沒有在媒體和廣告上花過一分錢,這可能導致了他們的不滿。

對於馬斯克的想法,其實本身並沒有什麼錯。畢竟對於他這樣的「網紅」來說,要對付輿論和媒體的過度炒作,是非常令人頭疼的事。

(真希望馬斯克能有幸體會一下天朝的水軍力量……可能體驗完之後會覺得美國媒體並沒有那麼討厭)

但是對於媒體報道負面新聞比正面新聞多,從而覺得是被媒體針對的觀點,其實是錯誤的。大多數報道特斯拉和馬斯克的記者之所以寫這家公司,是因為它有新聞價值,是因為生產延誤有新聞價值,是因為解僱700名員工有新聞價值,是因為無人汽車的致命車禍有新聞價值。

當然,討厭媒體和記者,並對他們的言論發起反擊,馬斯克卻不是第一人。「嘴炮王」川普就非常精通如何通過社交媒體對輿論和不負責任的記者發起攻擊,但是像馬斯克一樣,要把這種反擊變成一個有計劃、有組織的行動,卻是前所未有的。

並且,事實上這個跟特斯拉辦公地址一樣的名叫Pravda的公司實際上已經於去年10月份完成了註冊。至於為何目前還未正式開工,可能是在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好讓馬斯克打出一記「暴擊」。

對於馬斯克要做媒體評級網站的事情,美國的網友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一名用戶名為「neverlucky「的用戶評論稱,「事實現在已經成為了主觀的產物,客觀是一個謎,你只是在一層虛假的包裝上再套上一層。」

另一名為Troy的用戶稱「事實可以被描述為真或假,觀點是主觀的。」

還有人則對馬斯克最終要如何實施這一想法進行了討論,名為「Signe Dean」的用戶說,「Facebook上的用戶使用『這是垃圾信息』的按鈕來標註他們不同意的文章,我們需要對在線媒體的事實審驗更好的辦法,而不是對文章的個人好惡的評價,Facebook的標註方式通常被濫用並充滿了個人的偏見,公眾並不具備『評價核心事實』的能力」。

其實看完這些評論,可以看出美國網友還是很理想的在對待這件事情。確實,馬斯克如果要將審核內容真實性的權力交到公眾手中,從一開始可能就不是可在操作層面推進的選項,除非在最理想情況下,他能夠設計出一套機制,讓用戶基於信息本身的真實性進行評價,而非任何其他因素。但這又回到問題的原點:如何定義真實?正如上述一名用戶所提出的,事實可以被描述為真或假,觀點是主觀的。如果按照馬斯克推文中的給新聞機構引入信用分數系統,那麼如何量化這些「真實」,給這些真實「打分」,又是一個難題。

這樣看來似乎馬斯克的評級網站並不那麼好做,再回到問題的本質——特斯拉身上。每每有特斯拉出車禍,似乎媒體都會願意把問題牽扯到無人駕駛技術上,但事實上每年死於手動駕駛汽車的人數高達120萬。

馬斯克總是在抱怨媒體過分關注特斯拉汽車遭遇的事故,而不是關注其主被動安全的技術信息。但相比炮轟媒體、做媒體評級網站,不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證明自己上,專註於改善公司的運營,提高產品質量,穩健擴大產能,加強現金管理,爭取重建資本市場的信心,這才是真正的重點。

熱文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哥車世界 的精彩文章:

賈躍亭借睿馳巨資拿地獲批 樂視關聯債務或「賣身」償還

TAG:道哥車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