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詩和遠方」,是啥絆住士官的腿?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一個頂十個』的士官人才走了,能不心疼嗎!」走訪基層部隊,這樣的遺憾不是個例。如何留住士官人才、穩定士官隊伍,成了各級帶兵人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採訪中,部隊營連主官普遍反映,強軍興軍新時代,保持士官隊伍的穩定越來越重要。走向「詩和遠方」,是啥絆住士官的腿?請關注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的報道——
北部戰區陸軍某旅士官在訓練間隙分享訓練經驗和故事,講解方法技巧。楊國軍攝
走向「詩和遠方」,是啥絆住士官的腿?
——北部戰區陸軍基層部隊保持士官隊伍穩定新聞調查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通訊員 趙 雷 婁軼斐
「一個頂十個」的士官人才走了,能不心疼嗎
得知第80集團軍某旅士官靳洪卿晉陞三級軍士長命令下來的那一刻,記者也跟著鬆了口氣:這位在軍營奮鬥16年的老班長,終於可以在軍營大舞台繼續施展拳腳了。
試想,一個打仗急需、基層想留的士官,倘若因為沒有通過高級職業技能等級鑒定而留不下,那得多可惜!
一石激起千層浪。靳洪卿留隊了,然而,有關「保持士官隊伍穩定」的話題,卻成為了大家熱議的焦點——
「『一個頂十個』的士官人才走了,能不心疼嗎!」採訪中,某部領導嘆了一口氣,說起一件至今讓他難以釋懷的事兒——
那一年,部隊分下來一個晉陞高級士官的指標。該部黨委從保留人才的角度把符合條件的兩名士官都報到了上級,懇請特事特辦,全都保留。
然而,因名額有限,只有某新型工程裝備操作手、三級軍士長楊文強晉陞二級軍士長留隊了,而被譽為「爆破之王」的四級軍士長李忠祥卻含淚離開了軍營。
走訪基層部隊,這樣的遺憾不是個例。如何留住士官人才、穩定士官隊伍,成了各級帶兵人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
軍隊越是現代化,越需要造就一支穩定的士官隊伍
採訪中,部隊營連主官普遍反映,強軍興軍新時代,保持士官隊伍的穩定越來越重要。
「士官們有的唯恐留不下,有的擔心走不了!」第79集團軍領導表示,造成士官隊伍不穩定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那麼,都是士官,為啥會有不同的選擇?
「按現行規定,16年,是大多數士官軍旅生涯的『終點站』。」某合成旅士官、代理排長劉洋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部隊只有兩個高級士官編製,而他所在營有20多個同年度士官,競爭非常激烈,況且不管自己幹得咋樣,僅「沒有經過兩年以上的正規院校培訓」這一條選晉 「硬杠杠」就把不少士官卡死了。
「不是不想留,是真不好留!」在某旅上士白廷凱看來,「16」這個數字就好像灰姑娘舞會上的「12點鐘聲」,鐘聲一響,老班長們戴著大紅花,伴著鑼鼓聲,就走了。
個別基層士官「吐槽」:「啥都不怕,就怕在部隊悶頭幹了十幾年,抬頭一看還得回到地方接著低頭干。」
「這些寶貴的士官人才,受諸多現實因素制約,在正值戰鬥力的『黃金階段』脫下軍裝,對部隊是一種巨大損失。」北部戰區陸軍兵員和文職人員處處長閆雪華坦言。
大凡從軍營走過來的人都懂得,軍人的犧牲奉獻是多維的,包括軍人自己、家庭和子女成長的犧牲奉獻。
某旅上士吳迪為了在部隊長干,動員對象到駐地安家。結果結婚不到半年,部隊卻移防千里之外。小吳妻子剛開始還能熬過兩地分居的生活,可懷孕後感覺力不從心,幾次給吳迪打電話:「不行年底就趕緊回來吧!」漸漸地,內疚心和責任感猶如兩個重疊的影子,在吳迪胸中匯到了一起。
「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面對無依無靠的妻子,吳迪把這話咽進了肚裡。
調查發現,基層已婚士官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既處在「建功立業的黃金期」,又處在「家庭困難的多發期」。家屬就業難、家庭住房難、孩子上學難、贍養父母難等實際問題,使一些基層士官很難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
「部隊的基礎在基層,基層的基礎在士官。」某旅旅長韓光明認為,當前「初級士官憂晉級,中級士官憂轉業,大齡士官憂婚期,已婚士官憂團圓」等現象必須引起各級重視,如果不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必然影響士官隊伍的穩定,繼而影響基層建設發展和部隊戰鬥力。
誠然如此。有時讓征戰大軍疲憊的,不是眼前的高山,而是鞋裡的沙土。
士官們更看重「今天的機會和明天的希望」
士官,是戰士身邊的「官」,軍官跟前的「士」,論身份亦兵亦「官」、論工資待遇不高不低、論個人發展還需「邊干邊看」……
面對這個特殊群體,各級組織和領導如何緊扣特點、遵循規律管好士官隊伍、激發工作動力?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採訪中,某旅政委鄒文強深有感觸地說,支點決定力量,據此考量士官隊伍,給予他們機會和舞台,激發出來的潛能也將是巨大的,「留住心才能留住人」。
某旅上士王本強原來是機關兵,下到修理連後,原打算混兩年就退伍。誰知一下連,連隊就積極培養他學習修車技術,感激連隊給自己學技術的機會,王本強發揮出文化特長,包攬了連隊的板報工作。指導員見他還喜歡寫寫畫畫,又把連隊的一間空房子騰給他做「創作室」。這下,王本強有了成就感,又主動擔任連隊的思想骨幹。原本打算退伍的他,年底主動選取了上士。
人順其心,則百事俱舉。該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梁永剛對此感觸頗深:「士官糾結的,其實是許多『是』與『否』。」追夢是否有舞台、前途是否有奔頭、價值是否能實現……組織需要明確答覆他們的,其實也正是這些「是」與「否」。
前不久,某旅在士官隊伍中進行問卷調查,「答案」令人深思:婚後家在駐地的,只想每月能回家兩次,不隨意取消;兩地分居的,只想每年能休假兩次,不中途召回;未婚對象在駐地的,只想每周請假外出一次,不被「卡」比例;異地戀的,只想手機每天休息時能使用,不搞「土規定」……
這些要求過分嗎?很難滿足嗎?「答卷」引發該旅領導深思:如何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是穩定士官隊伍一個重要的砝碼。
「也要嘗試打破死板的條條框框。」不少基層領導談到,一些單位受指標限制,關鍵崗位留不下人,而有的單位有指標卻沒有人才,建議打破平均主義,跨建制選取。誠如一位機關同志所說:「只考慮讓士官服從條條框框,不考慮這些條條框框是否合理,總在自己絆自己的腿,這是多年來形成的一種落後的思維定式。」
這種人才使用的「絆腿現象」,不僅僅是一兩個人才的浪費問題,而是整個軍營大批士官人才亟待解決的課題。
「莫讓觀念絆了腿。」某旅政委劉海濤建議,保持士官隊伍穩定是一項長期任務,應該從機械的「兵員分配」儘快轉到靈活的「量才適用」資源配置上來,最大限度地發揮我軍現有士官人才資源優勢。
參與指揮編組作業,標繪營連作戰決心圖……走進某旅訓練場,記者看到,這些以往分隊軍官研練的指揮課目,如今已成為指揮士官的「必修課」。
有人說,「戰士最大的夢想就是當上幹部。」但如今,在很多戰士看來,「士官長」「士官參謀」也是對士官綜合素質的高度認可。採訪中,記者聽說,不少擔任「士官長」的士官回家探親或相親,「士官長」都是他們閃亮的開場白。
「士官們更看重『今天的機會和明天的希望』,更期許的是擁有『詩和遠方』!」許多部隊領導建議說,面向未來,士官群體的職業化道路也應該加快探索和籌劃。
「沒有高素質的士兵,就沒有高素質的軍隊。」聽著來自基層的聲音,記者心潮起伏: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不斷深化,士官的舞台一定會更廣闊,未來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銳視點
山高有盼頭 路遠有奔頭
劉建偉
今年3月12日,習主席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各級要採取切實措施,保持士官隊伍穩定,發揮好士官在強軍興軍中的作用。」
統帥高瞻遠矚、語重心長,為各級抓好士官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當前,世界各國軍隊變革風起雲湧,發展日新月異。對比分析,各國軍改形態雖千差萬別,但在同走精兵之路,士官整體比例都在逐年攀升。
某種意義上,信息化戰爭是士官的戰爭。隨著作戰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在環環相扣的戰鬥力鏈條中,佔據我軍士兵編製「半壁江山」的士官隊伍,其地位異常突顯、作用非比尋常。
士官們正值「當打之年」,起於卒伍、精於技藝、忠於信仰,建制班班長、武器裝備操作和軍事課目組訓等重要崗位均由士官擔任,於單位建設堪比「承重之牆」,於強軍偉業猶如「四梁八柱」。但現階段,我軍中高級士官晉陞名額有限、選拔「門檻」較高,致使不少兵專家、兵工匠、兵師傅不得已止步於「低段位」,無緣強軍「後半程」。
士官發展的「天花板」伸手夠得著,前進的「競賽路」一眼望到頭,導致「熬到年頭轉身走人」成為一種現象。如此這般,不免讓老兵感言:「想說愛你不容易!」讓新兵懷疑:「他的今天,便是我的明天?」
我們應該認識到:現代化的軍隊日趨專業化、精幹化、職業化。如果士官們徘徊在軍旅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不僅難以安心埋頭練兵精武,也會導致基層關鍵崗位和重要專業周期性「人才斷檔」,給戰鬥力建設帶來波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陳舊的士官人才管理模式顯然已不符合當今軍事發展形勢,不滿足我國國防建設要求。隨著軍隊改革調整,具有我軍特色的士官制度改革終於按下「啟動鍵」:2014年底,原北京軍區組織首次士官長集訓,標誌我軍士官長制度進入「試運行」。2017年,隨著部隊編製體制調整,旅一級機關科室開始有士官擔任參謀等職務,為優秀士官開啟了軍旅人生的另一扇門……
風起於青萍之末。我軍士官隊伍建設狀況正發生著悄然且影響深遠的改變。在士官長、士官參謀等一批「士官+」的新生事物相繼出現之後,配套的政策制度、崗位權責、福利待遇也隨之出台,一系列涉及士官的好消息相繼傳來,強有力的信號不斷激活士官隊伍「一池春水」。
士官的上升通道正在被打通,士官的發展途徑日趨多樣化。我們相信,隨著軍官職業化制度不斷成熟,士官職業化也將逐漸由概念走向現實。強軍新時代,「鐵打的營盤」正精心打造著「鉚釘的兵」,將會讓更多志在強軍的士官實現「一站到底」的夢想。
山高有盼頭,路遠有奔頭。如今,每一名士官面前都已鋪展開一張美好的發展藍圖,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既是時代之機遇,亦是未有之挑戰。士官們應以前所未有的開拓風貌、潮頭踏浪的先鋒姿態,奮發有為、穩心聚神,自覺擔當穩固之基、強軍之梁。
微觀察
晉陞命令來了,士官老靳笑了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通訊員 趙 雷 顏士棟
「老婆,命令來了,單位領導還說要單獨為我組織晉銜儀式!」
前不久,剛剛接到晉陞三級軍士長命令的第80集團軍某旅士官靳洪卿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通過微信視頻給遠在家鄉的妻子報喜。
這一天等得太久了!老靳在視頻中笑得「底氣十足」,其實他心裡的石頭也剛剛落地。畢竟高級士官選取條件極嚴,「命令沒下,誰也不敢『打保票』。」撂下電話,回想申請晉陞高級士官以來的「一波三折」,靳洪卿心底湧起一股暖流。
這事得從去年4月說起。休假在家的靳洪卿和家人聊起年底進退走留的問題,家人一致贊成他年底留隊晉陞高級士官。有了家人的大力支持,靳洪卿歸隊後工作熱情更加高漲。
靳洪卿當兵16年,參加演習10餘次,斬獲多個比武桂冠,作為原單位公認的專業能手,選取高級士官的希望很大。可沒想到,就在這當口,老連隊在改革中撤編分流,靳洪卿同另外6名戰友背上行囊告別連隊,奔赴數百公里外的某旅,開始了新的軍旅生活。
擁護改革服從大局,身為軍人沒有二話。但晉陞高級士官的「關鍵之年」換了新單位、新領導,以前的工作和成績能否得到認可?高級士官選取指標有限,新單位能否對「外來戶」一視同仁?想到這些,心中的疑惑就像肩上的行囊,壓得靳洪卿步履維艱。
出乎靳洪卿意料的是:剛到新單位不到半個月,他就被任命為班長。更讓靳洪卿沒想到的是,旅長薛正雲到連隊座談,不僅對靳洪卿的個人情況了如指掌,而且告訴靳洪卿,年底選取三級軍士長,其他條件他都具備,但還缺少高級職業技能等級鑒定,讓他抓緊備戰考試。
重視人才、珍愛人才,靳洪卿的感動接踵而來:旅機關幫靳洪卿協調院校輔導教材、聯繫教員遠程授課,多次幫他核對檔案材料、辦理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報名。營里還為他騰出專門房間備考……轉眼到了10月,靳洪卿不負眾望,成功通過高級職業技能等級鑒定。
「你為部隊盡心,部隊為你儘力。」讓靳洪卿更為感動的是,在研究確定推薦高級士官晉陞對象時,旅黨委綜合考慮崗位緊缺程度、考核成績、個人履歷等因素,一致決定將他排在另外3名「土生土長」的專業骨幹之前,作為首選對象推薦上報。
靳洪卿告訴記者,相比而言,他的一些戰友就沒那麼「幸運」了:有的崗位多次調整,不符合選取高級士官必須「從事本專業8年」的條件;有的因大項任務衝突沒參加過院校培訓……因這些硬杠杠短時間內無法彌補,不少戰友雖經千錘百鍊,也只能提前「轉身」。
「旅領導為咱的個人成長考慮,咱還用多說啥?」雖然到了退伍季,靳洪卿扎在訓練中並沒有分神。
等待是「熬人」的。一晃到了今年3月底,總算塵埃落定。這些天,連隊官兵發現,那個聲如洪鐘、走路生風的老靳,訓練勁頭更足了!
版式設計:梁 晨


※紅色傳家寶:毛主席為它題詞「你們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
※野外駐訓的「通關秘籍」,已收藏!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