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道坊:胎息久久成功而得長生不死;附:葛洪注《胎息論》是否為下等胎息?

論道坊:胎息久久成功而得長生不死;附:葛洪注《胎息論》是否為下等胎息?

采編整理:長生證道

《西山記》曰∶形者氣之舍,氣者形之主。借形養氣,氣壯而形固矣。運氣鍊形,形全而氣自真矣。

故人之真氣,大運隨天。春在肝、夏在心、秋在肺、冬在腎。人之元氣,小運隨日。子在腎、卯在肝、午在心、酉在肺。古先達士,識破天機。以氣度合天度,以日用參年用。自子至午,氣生之時,而用聚氣還丹之法。自午至子,氣散之時,而用收氣煉丹之法。彭玉真人訣曰∶午前煉干,午後煉坤。自寅至午,乃升身靜坐,冥目忘言,鼻息遲遲,密想心宮,如夫婦相見之儀,久久成功而得長生不死。

昔元 真人訣曰∶自晨起不語,以舌攪上 下 ,惡濁之津咽之而呵出心中所積喜怒哀樂之氣。

真氣上升,寄留面目,以手握之,次居靜室,宴坐不語。至午未之間,氣盛神昏,側卧閉口而睡。積日安樂延年,亦可留形住世。此知其時候,悟其交合,而無採取之法也。西山上聖,知其子時腎氣生,卯時肝氣生,午時腎氣交心氣。積氣生液,還于丹田,而曰玄珠。若火候無差,乃成大葯。腎氣之中,暗藏真一之水;心液之上,暗藏正陽之氣。以陰抱陽,用水承氣,此大道之本,長生之葯。如何使之不走失?當辰巳之間,幽室靜坐,神識內守,滿口含津,勿咽勿吐。藥力全,二百日聖胎堅,三百日仙完而真氣生,氣中有氣而可鍊氣成神。故鍾離曰∶昔有三真頌金丹六訣矣,若以修行不悟此,世人學道謾勞功。又曰∶閑庭無事憶江南,華滿春城水滿潭。若見揚州風物好,是須穩駕虎龍船。此名曰龍虎交媾,又曰採藥之法也。及自午至子,而用收氣煉丹之法者,而為火候,古今不同。夫不悟真理,不識天機,而達造化之宜者,惟扁鵲解《靈樞》。以鼻引清氣,入而留之,四息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火,夏至之後,以巽卦天 運二十五度,行之煉真汞而為陰胎。冬至以乾卦靈符運二十五度,行之煉真鉛而為陽息。陽息投陰胎而變金丹,金丹一粒,可長生不死。廣成子教黃帝,自晨至暮,靜坐忘念,屏絕外慮,神識內守,一意不散。降心火于丹田,存臍下如凈瓶。凈瓶之中,有一珠如彈丸,用炎炎火不計晝夜而下燒之,至於胎成息住。自然不飢不渴、不畏寒暑,可以留形住世。此進火得時,亦無聚氣之法。

西山有頌曰∶佳人才子正當年,華落黃昏聚會難。不避主公腸欲斷,時來須索閉陽關。此戌末亥初,氣隨真液還丹之際,陰交陰而氣欲散失。當居靜室,息不必閉也,但少入遲出,心火下降,至意留在丹田。恐腎氣升而不停,心火降而不住,乃微以肚腹輕脅,丹田自熱,煉日中所得之葯。始也一百日乾卦,次一百日兌卦至乾卦,次一百日坤卦至乾卦。乾坤相見,火候無差,若此加減合宜,如說抽添,須肘後飛金晶也。故古先上聖,於離卦採藥,乾卦進火,三百日結就內丹而為陸地神仙。形神俱妙,浩劫不死。故鍊形之道,非真氣不可也。

附:葛洪注《胎息論》,為下等胎息?

《九天秘錄》曰∶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不測之謂神。物中神而大者,天得一陽以守幹道,地得一陰以守坤道。物中神而明者,日得一陽魂以道應,月得一陰魂以道致。故夏至一陰自天來,若無真陽,萬物死也,不能焦枯。冬至一陽自地升,若無真陰,萬物生也,不能滋潤也。日有真陽,陽燧感而火出;月無真陰,故方諸取而水絕。此天地日月至大至明,真陰真陽,豈人之不若是乎?

《西山記》曰∶腎,水也。水中生氣,名曰真火。氣中暗藏真一之水,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

心,火也。火中生液,名曰真水。液中暗藏正陽之氣,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也。三華者,三陽。腎氣乃陰中之陽,丹中真氣,則真陽中之陽也,心液之氣,乃陽中之陽。不說三陰也,所貴陰盡陽純矣。

《玉皇聖胎訣》言∶人常降心火於下田,外境不入,泯絕狂慮;一氣不散,委於氣海。腎氣不能上升,其息漸少,縱出之悠悠,然減省也。故後聖有自然胎息矣,及達磨胎息至理,言人之氣升,自有走失,莫若內視諸世界,遊玩自己天宮超清虛妙境。其法貴乎無漏,一念不生,一意不動。無漏,則善果成;不動,而真聖見。而面壁九年,氣無毫髮走失,陰靈自外而身有身。東人不悟,乃擲缽西歸。故聖人曰∶真胎息也!及扁鵲解《靈樞》,以冬至之後,真鉛積之一分,狀如戲蕊而鎮丹田。

令人鼻引清氣,閉口不出,以定息二十四數,為火一兩。四十五日,火進一十六兩而煉就陽胎。又以夏至之後,汞積之三分,狀如抱卵而鎮絳唇。亦以鼻引清氣,閉口不出,以定息二十四數,為火一兩。四十五日,火進一十六兩而煉陰息。以陰息投陽胎而生真氣,真氣生元神,神形合為一,與天地齊年。離而為二,身外有身,而為羽客仙子,不在塵世,以返三島十洲者也。及葛洪注《胎息論》,曰∶凡胎息之要,如在母腹中。母呼即呼,母吸即吸。今人不達妙理,縱能閉之少時,隨口出之,喘息不已,非止不能留所閉之息,而又元氣損虛,返為外來陽氣所奪。若氣未急之前,外身自可停步少時,勿使大急。未氣急之際,先鼻引清氣一口,續後便以新取之氣,換出舊閉急者之餘氣也。故得奪住其氣,積而形神清爽,可以除療百病。曲留強住,亦非自然,所以為下等胎息。

真仙上聖而有三品之論也。鼻引口吐,可以去浮寒,逐客熱,沖結滯,行經絡。若定息,氣血不交,陰陽自媾。若定萬息,氣住神藏,大乘之功,不可言也。補氣之道,此為上矣。或咽氣救饑渴,行氣以壯肌膚,收氣補下田,養氣以返童顏,運氣以益血脈,雖見小功,終不及胎息之補氣得力,功速且久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乙玄門 的精彩文章:

呂洞賓另類長生學說及反世俗傳說大揭秘

TAG:太乙玄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