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物館需要什麼樣的燈?

博物館需要什麼樣的燈?

一盞燈好不好,放到博物館才知道。

很多燈具,在絕大部分商業照明空間很受歡迎。如一般的軌道燈,在專賣店使用,燈光出來效果不錯的樣子。

但是,只要放到博物館,就會原形畢露:

二次光斑嚴重,中心光太亮。

光形過渡太突兀,不柔和……

為什麼呢?

因為專賣店空間比較亮,燈具本身的配光缺陷看不出來。

絕大多數燈具都有副光斑,只要環境亮度高,就會被掩蓋。

博物館不一樣,這是一個暗光環境,照度很低,燈具的所有特點,都會在這個空間一覽無遺!

所以,燈具要用到博物館,首先要解決副光斑的問題。

上圖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三類光斑。

第一類光斑(最左圖)是博物館空間需要的,過渡柔和、光色純凈。

第二類光斑(中圖)適合酒店,專賣店等空間,光斑齊整、過渡清晰。商業空間照度高,用燈多,燈具光形會疊加,光斑就會不明顯,另一方面這些空間也強調對比,明顯的光斑能突出展示物。

但是它不適合博物館,強加使用就會形成一道道斑,對比太強烈。

第三類光斑(最右圖)是經常看到的,很多空間使用。對於博物館最不合適:中間亮斑太強,能看得出明顯的明暗區分,外圈還有雜光,光色不一致等,打到展品上亂七八糟!

所以,柔和、無副光斑、雜散光是博物館照明燈具最基本的要求。在這個低照度空間,也是對於燈具產品最基本的要求。

除此之外,博物館燈具還要求能實行精準照明。

博物館最重要的是展品,燈光要表現展品,可是展品大多是文物,這些東西經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已經變得斑駁陸離,展出時可能遠不如存放它的展盒、展櫃漂亮。

那麼如何讓觀眾更關注展品而不是展盒呢?

就只能靠燈光了, 把光從展櫃、展盒拿開、集中到展品上,人們自然就關注展品了。

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燈具的精準照明,這就是為什麼博物館最經常用到窄光束燈具。博物館層高一般有3米,10度左右的燈具,中心光斑直徑到地面大概0.5米,如果展品大小差不多,這就挺好。

但是,遇到展品更小怎麼辦?

那就得選光束角更小的燈具。現在博物館空間越來越高,對燈具的光束角要求更嚴格,很多空間要求燈具角度達到5度,有的甚至更低!

除了小角度,燈具還要收光快,不然副光斑就會很大!

譬如上圖,光束角小了,但副光斑太大,這樣的燈去打光,會在展品周圍出現一大圈光斑,降低對比度,削弱立體感。

好的燈具配光應該是這樣的:

中心光很強,迅速向周圍減弱,而且過渡柔和。

合格的小角度燈具,投射出來的效果是令人滿意的!

高空間小展品照明是最考驗燈具的,如果在4-8度的光束角做出漂亮的光形,就非常不錯了!

小角好了,如果再把洗牆做出色,效果就出來了!

事實上,燈具控光,最難做的是兩頭,即窄角與洗牆。

博物館很多圖文板、展畫、場景復原等空間,需要洗牆照明,洗牆照明最講究配光均勻。市面上的洗牆燈,最常出現的問題是光散不開、聚在上面下不來,而不需要光的地面有太多溢光!

上圖的情況比較典型,條形的洗牆燈光集中在上面,中下部沒有光,而地上的溢光很多….…

上圖由於燈具的配光問題,造成天花一團團很亮的雜散光。

好的洗牆應該是這樣的

牆面洗得非常均勻,多隻燈具組合實現大面積洗牆,但看不出燈具之間的光形過渡,而且,在天花、地面沒有多餘的雜散光。

雜散光是不需要的光,是空間的噪音,我們要想辦法去掉它。實現精準控光。

上圖牆壁上的掛畫是通過軌道燈投光照明的,但我們在天花上看不出來任何雜光,由於天花與燈具都是黑色的,幾乎實現了「見光不見燈」。

精準控光除了在光束角,光形方面要做好外,還要在燈具調節投射角方面注意。

博物館軌道燈具一般要求水平方向轉動355度,垂直轉動90度,這是由於燈具投光調節需要。

燈具接駁器與軌道連接後,燈體與接駁器之間既能水平轉動,又必須止檔。

水平轉動是燈具調節投射角需要的,可為什麼要止檔呢?

因為燈具連接處都會有電線通過,如果不能上檔,往同一個方向轉動,會造成電線纏繞,這樣極易引起斷線或短路!

因此,在燈具轉動的連接處,都會加上止檔,不過,一旦加上止檔,這個轉動就會受限,譬如水平就只能轉到355度,無法達到360度。

在實際安裝中,這個角度也夠了,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對於複雜的照明環境,譬如展品位置特殊,或者燈位有限,就要求轉動範圍盡量大。

專業燈具已經實現水平轉動365度,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垂直轉動是另一項基本要求,一般要求90度,這個範圍小些,不過,對於室內空間,需要照亮的是牆面、工作面或者地面,安裝在天花上的燈具在垂直方向的90度轉角已經能達到要求。

當然,有些燈具能轉110度,甚至360度,有些富餘。如果達到360度,就要考慮止檔,同樣是為了解決絞線的問題。

調節方便了,定位也很重要!

如果調節了某個角度,定位不穩或者不可靠,就會出來問題:

比如上圖是用一隻投影燈切出來的展畫,原來打算通過截出來的方形光斑,對展畫實行重點照明,但用了一段時間後,卻發現光斑下墜了….

剛開始調試的時候,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如果定位機構不好,燈具用了一段時間下墜,光斑就會偏離展品,燈光到了不需要的地方,而需要的地方卻沒有光。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但最考驗燈具的可靠性。

精準控光做好了,就要注意眩光。對於博物館燈具而言,眩光是有標準要求的。直接型燈具遮光角不應小於下表的規定。

針對這個光源亮度,除展櫃燈、光纖燈(其表面亮度低於500 kcd/m2)以外,一般博物館燈具要求防眩角大於30度。市場多數燈具實際未達到,尤其是LED產品。

因此,在許多博物館看到的就是

而實際應該是

好的燈具截光角都會大於30度,這樣在空間使用後,眼睛會感受很舒服!

(圖片來源: http://www.92to.com/jujia/2017/10-11/29828687.html漫畫講燈:如何布局筒、射、軌道燈?)

當然,對於博物館洗牆燈,遮光角要求不需要這麼高,這主要是因為燈具離牆大概1米,人在觀賞時,人在燈具後面,燈具不會有直接眩光進入視野。

精準控光做好了,如果在光學配件上能夠靈活運用,就可以做出很好的效果。

用得最多的是拉光稜鏡,截光透鏡,防眩筒,蜂網片等

一 . 拉光稜鏡。

這種透鏡用來拉長光,原來的圓形光斑就變成橢圓的了。

譬如一幅條形畫、一顆樹,原本要用兩、三隻燈組合照明,現在一隻燈加拉光稜鏡就解決了。下圖的條幅,用了兩隻燈打光,但效果並理想,外溢光嚴重。

如果改成一隻燈,配上拉光稜鏡,效果就會好很多!

二 . 截光透鏡

燈具把光切出來,只有畫上有光,視覺焦點一下子就過來了,畫家很喜歡這種效果。

這是經過一個透鏡組和切光片來實現的,透鏡組讓光成像,切光片實現截光,如此一幅幅漂亮的畫就展現出來了!

三 . 蜂網片

主要用於防眩,相對所有的防眩配件,它尺寸最小,裝在燈具的前框,不會影響燈具外觀。

還有防眩筒,遮光扇葉等等….

光學配件應用精通了,就可以在這個空間 「玩光」

而如果把各種調節做好了(調焦、調光、調角等),就可以不變應萬變了。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博物館燈具的光學性能:

《建築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13與《博物館照明設計規範》GB/T23863-2009中規定了照明的相關指標,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

1. 應減少燈光和天然光中的紫外輻射,使光源的紫外輻射含量小於20微瓦/流明。

2. 一般場所Ra不應低於80,辨色要求高的場所,Ra不應低於90。

3. 一般陳列室的直接照明光源的色溫〈5300K.文物陳列室的直接照明光源色溫〈3300K.同一展品照明的色溫應保持一致。

4. 照度限制與曝光量限制(針對文物對光的敏感程度)

對於第一,二項,通用的LED燈具都能滿足。而對於第三項,由於LED產品通常色溫可選,實際應用中控制即可。另外色溫一致方面,一般的LED燈具色容差控制在五步以內。

因此,隨著技術的革新進步,這些要求對於普通燈具都沒有什麼挑戰了,如此說來,是否普通的LED燈具就能滿足博物館照明的要求了呢?

我們看看某博物館的燈具技術要求截圖:

顯然,實際項目中對於燈具的要求,已經遠遠高於標準!

如標準要求顯指不應低於80,辨色要求高的場所,Ra不應低於90,而這個項目要求,顯批大於95,最好97以上!

對於比較模糊的要求「同一展品照明的色溫應保持一致」,已明確了指標:色容差小於2(一般燈具色容差小於5即可)。

而從評測來看,專業博物館照明燈具,也達到或超過了這些要求,如晶谷照明普羅系列產品(顯指98.1,色容差1.4):

對於博物館照明,照明設計、燈具產品、燈光調試是不可或缺的三駕馬車。

因此,專業的產品是必不可少的,在選擇時需要做好測評,這樣才能把項目做好!

識別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圈 的精彩文章:

皇帝們的神回復,讓人無言以對!
不知道中國畫的分類?那就看圖吧

TAG:文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