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五千字的道德經,藏了多少投資智慧?

五千字的道德經,藏了多少投資智慧?

《道德經》被企業家們奉為「萬經之王」,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鑄老子銅像,極力推崇《道德經》的經典名句「道可道,非常道」;

美國 Titter CEO 傑克?多西聲稱《道德經》是他最珍貴的財產;海爾文化始終貫穿《道德經》四字經典:「有生於無」;網易丁磊更是將「上善若水」視為其多年的經營處世之道。

在《總裁讀書會》中,黑馬投資學院院長、豐厚資本聯合創始人楊守彬將自己在投資上的進步與成就都歸功於《道德經》的智慧啟迪。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全書共分為81章,講述了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

▌解讀道德經金句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經》

楊守彬解讀:

想要成功,首先要學會 「利他 」,要敢於創造有利於他人的機會,塑造被他人利用的價值。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是因為萬物皆面臨生死,皆有時限,只有天地為萬物而生,所以它「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業,唯有利他的人,利他的企業,以維護客戶利益為核心的企業,才得以生存。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道德經》

楊守彬解讀: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低洼處得以充盈,屈就反能伸展。水利萬物而不爭是因為水遵循自然規律,江海之所以為百穀之王,以其善下之。人生是一場修行,只有把自己姿態放低,你才會收穫更多,只有敢於挑戰人生中艱難的「上坡路」的人,才是追求更高智慧的人。要學會邊奮鬥,邊享受,不能只為了結果而活,要努力「做你所期望的別人」,要首先溫暖他人,別人才會報以仗義,報以溫暖。

▌藏在《道德經》里的投資智慧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翻譯: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不會窮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清靜克服擾動,寒冷克服暑熱。清靜無為才能統治天下。

解讀:投資最忌燥熱,過於看重短期回報。真正成功的投資者都是擅於清靜無為的,他們享受的不是短期的不錯的經濟回報,而是這個過程中的布局與醞釀,看似無為,實則靜心掌控全局。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翻譯: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慾望。知道到什麼地步就該滿足了的人,永遠是滿足的。

解讀:對投資收益應該知足,不少人動輒要求年化100%,或者制定很高的投資目標。其實,市場是不以個人意志轉移的。越保守、要求的越低,追求不虧損、控制好風險,時間長了,收益反而會是最高的那個。

治大國,若烹小鮮。

翻譯:治理大國,好像煎烹小魚。

解讀: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一樣,煮小魚,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老子這裡的意思是治大國應當講究無為而治。管理經營也一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事忌貪,貪則厭,要懂得放長線釣大魚,要拿捏有度,先從小事,基礎的事情做起。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翻譯: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很糟糕。有道的聖人沒有缺點,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

解讀:這句話和巴菲特「能力圈」概念不謀而合。不懂的就不觸碰,我們的能力有多大並不重要,關鍵知道是不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很重要。投資中切記對自己認知不足,盲目從眾。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翻譯: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就是循環往複,堅守柔弱是道的法則運用的方法。

解讀:月有陰晴圓缺,年有春夏秋冬。萬事萬物的運動都在循環往複。投資的世界也是如此,牛熊更替,此消彼長。而道在發揮作用的時候,用的是最柔弱的方法,任由萬物自然而然地發生和生長,而絕不強加自己的意志。投資也是如此,用最柔弱的方法,用最自然的方法,讓優秀的企業成為自然之選,讓投資的時機成為不得已之選。一切順應規律,一切柔弱不爭,才是恆久和堅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小得盈滿,故謂之小滿——小滿物候與養生秘方
康震:笑傲人生的蘇東坡

TAG:明倫書院 |